这首诗《竹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生长与变化,以及与之相映衬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首句“斑龙解箨蜕新篁”,以“斑龙”比喻新生的竹笋,生动地描绘了竹笋破土而出,脱去旧皮,展现出新生的活力与生机。接着,“带湿梨花映洗妆”,将湿润的梨花与洗过的妆容相比较,形象地表现了梨花在雨后的清新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更迭。
“束素半围青玉瘦,凝脂微点绿云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与香气。竹子如同束起的白绸,细长而坚韧,其表面光滑如青玉,透露出一种清雅之美。同时,竹叶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仿佛是绿云中的凝脂,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受。
“渭川黛冷烟含露,淇水人归鬓欲霜”,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渭川的冷烟与淇水归人的鬓发即将变白进行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
最后,“漫向楚天频怅望,啼痕损处泪成行”,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思绪。他或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复杂,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