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学士张公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空馀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一生致力于祭祀和政务,如今时局动荡却谈论起军事。
帐内谋略丰富,如同众多巧妙的图画,帐外将领则是守护边疆的长城。
我从未担任过高级官职,怎能说梦想着死后享庙堂之尊。
只剩下供奉画像的地方,画像栩栩如生,仿佛他还活着。

注释

俎豆:祭祀用的礼器,代指祭祀或政务。
逢时:遇到时势。
论兵:谈论军事。
幄中:军帐之中,比喻决策之处。
妙画:高明的策略。
阃外:指朝廷之外,常指战场。
三府:古代中央政府的三个高级官职,如太尉、司徒、司空。
梦两楹:梦想死后在庙堂享有两楹(两座庙宇)的待遇,象征显赫地位。
行乐处:享受生活的地方。
俨如生:栩栩如生,如同活的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应辰的作品,名为《挽学士张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一位学者或官员的生活和品德。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平凡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对军事有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里的“俎豆”指的是日常琐碎的事务,“逢时”则是指偶尔、机会之际,而“论兵”则显示出主人公对于国防和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

"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 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生活环境的宏伟与壮丽。“幄中”指的是室内,而“妙画”则展示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味;“阃外”则是指室外,直接提及“长城”,表明主人的居所可能靠近或有着历史悠久的象征——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这两句表达了对主人公品德高尚和学问渊博的赞赏。“三府”通常指的是州、郡、县等地方官署的最高机构,而“两楹”则是书房或学堂的代称。这两句话意味着,尽管主人的仕途未及于高级官职,但他的学识和德行却如同已经登上学术之巅。

"空馀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主人公闲暇时光的乐趣,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与赏析。“空馀”意味着在闲暇和悠然自得中,“行乐处”则是指寻找快乐的地方;“画像俨如生”则表明画中的形象栩栩如生,显示出主人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品德学问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位学士张公的崇高评价和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86)

汪应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其二)

太傅元功首,汾阳异姓王。

恩荣兼二美,声迹远相望。

名载风云会,神游水月乡。

维师空赠典,无复见鹰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其一)

节义家传久,艰难始见忠。

一心惟徇国,百战竟平戎。

环列周庐肃,官仪道路同。

细看麟阁上,谁得似初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詹事陈公

给谏皆言责,论思本从臣。

独公真举职,临事肯谋身。

再起名尤重,全归迹已陈。

空嗟古遗直,无复见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陶山书院

陶山读书处,景物自天成。

幽涧菁莪盛,高冈彩凤鸣。

雨馀山色秀,云净月华明。

静听寒泉响,潺潺洙泗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