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题为《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洼盈轩画为谁拈”,以“洼盈”形容画中景致的丰富与饱满,暗示画作之精美,却未点明是何人所为,留下悬念。接着“著配倪迂也自谦”,将画作与宋代文人画家倪瓒和元代画家黄公望相提并论,表明画作之高雅与不凡,同时也暗含了画家谦逊的态度。
“枯木悠悠凭隐几,芙蓉片片见开帘”两句,以“枯木”与“芙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静谧与深沉,后者则代表了生机与美丽。这两者并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生,也寓意着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平静。
“即今呼马能无应,但说犹龙好用潜”两句,运用了“呼马”与“犹龙”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马的应声与龙的潜行,分别象征着行动与隐匿,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与选择。
最后,“养鹤栽梅成底事,未曾驱役老长髯”两句,以养鹤栽梅的日常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未曾被世俗功名所束缚,保持了内心的自由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活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董其昌作为文人画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