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郑用锡的《作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闲暇时光中以诗为伴的生活情景。首句“时时拥鼻作诗人”形象地刻画了他沉浸于诗歌创作中的专注与乐趣,仿佛通过嗅觉也能感受到诗意。次句“衰老馀閒砚席亲”则表达了他对书法和文学的热爱,即使年事已高,仍亲近笔墨。
“岂有江山供晚景,无多风月结芳邻”两句,诗人感慨岁月无情,但仍然期待能在晚年找到精神寄托,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共享风月之乐。接下来,“编成束笋难医俗”,意指诗人的作品虽然试图以文雅来净化世俗,却难以完全改变现实的庸俗。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步学重台且效颦”,模仿高雅的姿态,继续努力提升自我。
最后两句“自笑三章下里曲,聊同击壤太平民”中,“自笑”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创作的自嘲,他的诗歌或许不够高雅,但仍满足于如同乡间百姓般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与世无争,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虽身处老年,但仍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