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清平乐五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南田画卷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之景的鲜活与精致。
“南田画卷,幅幅开生面”,开篇即以“南田”这一地名引入,暗示画卷取材于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每一幅都别具一格,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接着,“落墨无多工点染”,说明画家在创作时手法简练,却能精准地勾勒出景物的神韵,通过“点染”这种技法,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合上仰家纨扇”,这里巧妙地将观赏者置于画卷之中,仿佛手持纨扇,对着画中的景致细细品味,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同时,纨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雅的象征,进一步提升了画面的艺术氛围。
“临摹讵减关穜,崔徐花朵玲珑”,这两句继续赞美画作的技艺,提到即使是对原作进行临摹,也能保持其精髓,不减分毫。其中“关穜”可能是指古代画家关仝,这里借指原画的高超技艺;“崔徐花朵玲珑”则形容画中花朵的精致与生动,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轻盈与娇美。
最后,“坐对流泉古树,怜他艳草秋虫”,诗人以自己为视角,想象自己静坐于画前,面对着潺潺流水和古老的树木,对那些艳丽的花草和秋日里的小虫子产生了怜爱之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细微之处的感悟和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南田画卷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画作的精湛技艺,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情赞美和对生命之美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