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会稽览古诗(其一)铁门限》由宋代诗人华镇所作,通过对铁门限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沉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铁限僧坊迹未移”,以“铁限”为题眼,点明了地点,同时暗示了此处曾是僧人修行的场所,历经岁月沧桑,但遗迹依旧,仿佛历史的记忆未曾消逝。这句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古时僧侣们的虔诚与宁静。
次句“千通真草了无遗”,进一步描述了铁门限的历史痕迹。这里的“千通真草”可能是指经过无数代人的书写和流传,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或碑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却“了无遗”,意味着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失,只留下淡淡的痕迹。这句诗表达了对文化遗产易逝性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文明的怀念。
后两句“兰亭墨迹何由见,祇说萧郎奉使时”,将话题转向了更为具体的典故——兰亭集会。兰亭是东晋时期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然而,这两句诗却提出疑问:“兰亭墨迹何由见?”意即如何才能见到那些珍贵的墨迹?这不仅是对兰亭墨迹难以寻觅的感叹,也是对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最后,“祇说萧郎奉使时”,通过提及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易失性,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铁门限这一历史遗迹,以及对兰亭墨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它不仅是一首咏史之作,更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