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将军蒐乘歌

张将军、张将军,身长七尺面如银。

裲裆绣髯蛮靴窄,于阗腰带方麒麟。

登坛年才二十春,号令三军若鬼神。

霜戈雪戟貔虎队,角声三绝寂无人。

旌旗展动开八门,青龙朱雀五方分。

五方壁立人如植,匹马周巡不起尘。

红旗一点兵纷纷,有若风起旋秋云。

东西羽毛倏改色,蛇鸟变化一时新。

此是鸳鸯阵,忽成鹅鹳群。

颐指目动列校奔,将军据地声不闻。

鼓声既绝金钲鸣,阵色次第收霞纹。

张将军,良苦辛!

棘门、灞上久儿戏,中原坐视沧海沦。

子有纪律兵必精,为我出兵收两京!

关内耀兵有诸君,子奏云台第一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张将军蒐乘歌》由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描绘了一位英勇非凡的将军——张将军的形象及其指挥军队的壮观场景。

首先,诗人通过“身长七尺面如银”、“裲裆绣髯蛮靴窄,于阗腰带方麒麟”等描写,刻画了张将军的英武形象,展现了他身着华丽铠甲,手持象征权力与荣耀的麒麟腰带,显示出其非凡的气质和身份。

接着,“登坛年才二十春,号令三军若鬼神”一句,赞美了张将军年轻而富有智慧,能够以雷霆万钧之势指挥三军,如同神明一般威严。

“霜戈雪戟貔虎队,角声三绝寂无人”描绘了张将军麾下军队的威武之姿,以及战场上的肃穆氛围,暗示了战斗的激烈与紧张。

“旌旗展动开八门,青龙朱雀五方分”则展示了张将军布阵的巧妙与宏大,八门齐开,五方旗帜分明,预示着战场上的战略布局与战术运用。

“五方壁立人如植,匹马周巡不起尘”描绘了战场上的静谧与秩序,即使在激烈的战斗中,也保持着井然有序的状态。

“红旗一点兵纷纷,有若风起旋秋云”通过红旗的比喻,展现了战场上的动态之美,仿佛秋日云层中的风起云涌,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东西羽毛倏改色,蛇鸟变化一时新”进一步强调了战场上的变化莫测,各种战术与策略的灵活运用,使得局势瞬息万变。

“此是鸳鸯阵,忽成鹅鹳群”则描述了张将军指挥下的军队阵型变化,从鸳鸯阵迅速转变为鹅鹳群,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应变能力。

“颐指目动列校奔,将军据地声不闻”描绘了张将军在战场上从容不迫,即使下达命令,也似乎未发出声音,体现了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鼓声既绝金钲鸣,阵色次第收霞纹”最后,通过鼓声的消失和阵形的收束,展现了战场上的平静与胜利的景象,金钲鸣响,霞光满天,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辉煌的胜利。

整首诗通过对张将军形象的塑造和战场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奉献。诗中不仅充满了对张将军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和平与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勇敢与智慧的颂扬。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石牛驿

石牛驿破存两楹,鸟雀满地无人声。

客子入门风淅淅,停车下马不得行。

隔墙叫怒如哮虎,银铛锁吏出废堵。

鞭笞乱下冤不闻,良久叩头诉其苦。

自从江、楚纷用兵,分符秉钺输蹄横。

已愁宾客多需索,更苦刁阉难逢迎。

朝啼卖女夕卖妇,饥肤戕毁复何有!

供顿王官职所当,白板公卿费奔走。

昨日负薪者竖儒,挽牛入关窃上书。

此辈宁有安刘计,今来驰驿事恣睢。

官家但识遣使臣,那知驿吏多苦辛!

朝廷克敌须庙算,岂在多用虚言人!

形式: 古风

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其一)

入关魂未定,挟策更从军。

影去鹓鸾队,声迷鹅鹳群。

旌旗山雾避,铙吹海神闻。

聚米谈兵夜,边才合让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其二)

鹢首乘潮上,旗门映日飏。

家僮传画鼓,剑客挽牙樯。

星宿缠营火,鱼龙趁甲光。

晚来亲出射,夹岸列鸳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其三)

山深物候早,一路莽春声。

谷鸟迎人立,岩花问客名。

驿疲军使缓,县远戍灯明。

庙议忧江、楚,慇勤此路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