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行献大司马制府吴公

江边老人为予说,一阳节候宜霜雪。

菊花未尽梅花开,今年冬比前年热。

前年米贱酒满篘,今年晚稻才半收。

自从督府临端水,五岭年年报有秋。

东穷海裔无荒土,西尽瑶蛮得风雨。

江路防奸有汛兵,人家千里无桴鼓。

颇记旌麾未到时,珠江南岸即天涯。

出门一步不可测,不逢太师逢赤眉。

黄昏烽火侍郊内,大帅门前多战垒。

雇役更番日百钱,入官米价浮三倍。

钱多米饱恣咆哮,见贼真成漆与胶。

百金莫保中人产,八口真如鹿在庖。

督府恩深威亦重,号令如山无枉纵。

赏战常颁内府弓,养贤每费尚书俸。

女牛星纪靖海氛,铃阁雍容但论文。

惊鸿妙墨千行下,横槊清歌午夜闻。

直将文德销馀染,花县官田皆设险。

蕉林荔圃有诗书,潢池岛屿收弧檿。

更捐渔课蜑民苏,挂网鸣榔遍渚蒲。

海不扬波来白雉,国多仁政致驺虞。

铸钱岂为资微利,欲使游民有生事。

磨铜?土活万家,运矿和煤复何啻。

下民称便用如流,岂料翻为幕府忧。

前旌暂驻终应发,万姓伤心难请留。

野老何知多所惧,所惧公行盗仍聚。

寇恂曾入颍川危,充国留屯边事固。

刍荛之言良可思,谁向天庭一述之。

公堂方献无疆兕,为写舆情入颂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创作,名为《江边行献大司马制府吴公》。诗中描绘了江边老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一阳节候”指的是冬至时节,此时气候寒冷,适宜霜雪。诗中通过对比前年和今年的粮食产量,反映了当地农业的波动情况。接着,诗人描述了督府(地方长官)的到来给地区带来的变化,包括加强了沿海地区的防御,减少了战争的发生,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

诗中还提到了督府的恩威并施,不仅实施了严格的法令,也注重文德教化,通过文学活动和教育来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同时,督府还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如减轻赋税,改善渔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督府治理效果的肯定,认为其政策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并希望朝廷能了解并继续支持这样的政策。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地方治理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和期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龚母八十大寿

八十春风喜燕开,瑶池桃实鸟衔来。

盈阶正献斑衣舞,有子新从补衮回。

万里缄书闻却鲊,上天占梦待和梅。

聊歌寿母赓三颂,会见清名遍九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纫佩图为李君作二首(其一)

笔底溪山并是春,石边聊得寄闲身。

由来兰泽多芳草,欲写同心赠远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纫佩图为李君作二首(其二)

不冠不袜意悠然,散诞丰仪似列仙。

身外不曾图一物,五千文字是家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六箴行乐图

太行山色倚晴空,之子高怀自不同。

万卷已开犹恨少,一官多暇固能穷。

行随皎皎长生鹤,坐引萧萧细竹风。

会有百城图画在,姓名先列八龙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