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归生

死归生,舍生拼死来求名。

炎天日午烁冈阪,里门未出何曾经?

况兼徒步少车马,中乾外强烦郁并。

竟死道旁鲜弟兄,中野暴骸行人惊。

昨夜山雨秋风晴,丧车载归牛铎鸣。

生时与我不相识,殁归同宿晓同征。

知君珠玉罗万斛,积未得吐目岂瞑?

道左吊君慰君灵,我亦求试来齐城,一言未献返乡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死归生》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通过描绘一个死后回归生者世界的场景,展现了对生死、名利以及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篇即以“死归生”为题,引人深思。接着描述了主人公在炎炎夏日,徒步艰难前行,只为追求名声,却在途中遭遇不幸,最终死于道旁,无人相伴。这种孤独与牺牲,反映了人生的不易和世态炎凉。

“中野暴骸行人惊”,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死后遗体暴露在旷野,引起过路人的惊讶与感慨,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昨夜山雨秋风晴,丧车载归牛铎鸣”,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主人公从生到死的转变,以及其回归后的平静与安宁。

最后,“生时与我不相识,殁归同宿晓同征”,表达了对死者身份的疑问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似乎在问:在生前,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彼此?死后,我们是否能以某种形式重逢或共存?

“知君珠玉罗万斛,积未得吐目岂瞑?”这一句则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惋惜,认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与成就(“珠玉罗万斛”),如果无法得到释放与展现(“积未得吐”),那么生命终将留下遗憾(“目岂瞑”)。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探讨了生死轮回的主题,还触及了人性、社会与道德层面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阴

才望春晴却又阴,梅花畏冷不开心。

北堂侍疾年垂暮,万里南天无信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哭王东溪

贫贱仍无寿,贤人自昔悲。

巷穷吊车绝,品重贩夫知。

农子自于野,病妻空守帷。

堆床破书里,有我寄怀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三岁儿筠龄归圹

正得还真自在休,百年托体亦山邱。

略尝世味如斯足,底用劳生到白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岑溪书来,得悉子乔近事,并言彼中十月桃放

季子鸣琴处,山桃几树新。

霜村方爱日,花县已逢春。

自见栖南雀,还教诧北人。

祗今寒食近,嫩惢未全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