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雨后的田园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间的生机与农事的辛劳。"田舍一犁雨,盎动江南绿",生动地刻画了春雨滋润下的田野,一片翠绿盎然。"林外鸠唤晴",以鸟鸣声衬托出雨后天晴的清新,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
"平野媚烟态,春山豁新沐",进一步描绘了开阔的平原和沐浴在阳光下的春山,烟雾缭绕,山色清新。"临水杏几株,破颣烂照目",诗人视线转向河边的杏树,花朵烂漫,美不胜收,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春意。
然而,诗人的内心并非只有美景,他也关注到农人的辛勤劳动:"垄上春作苦,成就仓中粟",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换得丰收的敬意。诗人自谦为"穷巷居",感叹自己仅凭文字谋生,"文字愧碌碌",流露出对自己未能亲身参与农事的愧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箪食亦不营,何以自结束",希望能像老翁那样过上简朴的田园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