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屈曲上云端,似向崖阴断。
行闻山鸟鸣,下与泉声乱。
去去不知疲,幽林自成玩。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直通云霄,仿佛在悬崖的阴影中消失。诗人行走在山间,能听到山鸟的啼鸣,与潺潺的泉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乐章。随着脚步的前行,诗人似乎忘记了疲惫,沉浸在幽静的森林美景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通过“穿林径”这一题目,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去去不知疲”,不仅表达了行走于山林间的轻松愉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而“幽林自成玩”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欣赏,将自然之美视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心灵寄托。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故国音书阻一方,天涯此日思茫茫。
风烟岁晚添离恨,湖海尊前即大荒。
薄宦驱人向愁悴,旧游惟我最颠狂。
细思万石亭前事,辜负黄花满帽香。
天高无游气,林景澹馀晖。
感此霜露节,但伤风土非。
季秋时序温,百卉不复腓。
祗役郊原上,暄风一吹衣。
仕身谅无补,课督渐饥羸。
还忆故园日,策杖田中归。
荒城一骋望,落景丽谯门。
隐隐钟犹度,依依岚欲昏。
风霜非故里,禾黍但秋原。
极目归来晚,兹怀谁与论。
禾黍弥平野,凄凉故国秋。
清霜凝碧树,落日翳层丘。
览物知时变,为农觉岁遒。
不堪从吏役,憔悴欲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