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其一)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

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

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

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

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诗篇,通过对比富人和贫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刻观察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有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某些现实。

首句“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直白地指出富人与贫人的巨大差距,通过“旧时”一词,暗示这种状况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积累的结果。紧接着,“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描绘了财富一旦积聚,即可转化为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使得富者在各种事务上占据优势,像猛虎一般不可一世。

“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则是对富人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的繁盛和奢华。这里的“子孙成行”意味着家族兴旺发达,而“妻能管弦妾能舞”则展示了女性在音乐与舞蹈上的才艺,体现出家庭的文化修养。

然而,在接下来的“自矜一身忽如此,卻笑傍人独愁苦”中,诗人却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富人的繁华生活并未让诗人羡慕或嫉妒,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同时对那些仍在困境中挣扎的人感到同情。

最后两句“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则转向了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描写。这里的“东邻少年”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与他处境相似的某些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出门都没有车马可乘。这两句还表达了一种对才华和学问的无奈感受——即便有才能,也不愿意去做那些阿谀奉承的事情,而长年累月的读书学习似乎也没有带来实际的改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富人与贫人的生活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过卢明府有赠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已,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形式: 古风

初至封丘作

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别王彻

归客自南楚,怅然思北林。

萧条秋风暮,回首江淮深。

留君终日欢,或为梁父吟。

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沈。

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

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

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