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刘宗荣

总角从先进,刘墙白下东。

衣冠会元日,桑梓共高风。

内谱通家旧,金科奕世同。

至今怀古道,犹及拜先公。

夫子声名早,承家德业隆。

山辉元韫玉,节苦自和熊。

善行东平最,寒芒太乙通。

贤良蕡有策,著作向多功。

未展青云翮,先成白雪翁。

脩文期太速,遗草意何穷。

令子称才杰,儒科致显融。

善和存故里,一亩复新宫。

种德门逾大,光幽石已砻。

典刑看奕奕,图画极沨沨。

春日珠林道,秋风宰木丛。

长怀书甲子,应自问鸿濛。

辅嗣经仍讲,宾王句更工。

焚黄知有日,含笑九原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陈谟所作的《追挽刘宗荣》诗,以哀悼与缅怀的笔触,展现了对逝者刘宗荣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刘宗荣年轻时便已崭露头角,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与深厚的学识。接着,诗人通过“山辉元韫玉,节苦自和熊”两句,巧妙地将刘宗荣的品德与才华比作珍贵的玉石与坚韧的熊,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刘宗荣高尚人格与卓越才能的赞美。

随后,诗人进一步赞扬了刘宗荣在学术上的贡献,如“善行东平最,寒芒太乙通”,以及在科举考试中的杰出表现,“贤良蕡有策,著作向多功”。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对刘宗荣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未展青云翮,先成白雪翁”,生动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抱负的学者形象。

最后,诗人以“修文期太速,遗草意何穷”表达了对刘宗荣作品的无限怀念与对后人传承其精神的期待。同时,诗中提到刘宗荣的子女继承了他的才华与品德,使得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令子称才杰,儒科致显融”。

整首诗不仅深情地回顾了刘宗荣的一生,还通过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他对学问、道德与家族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尊重。陈谟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281)

陈谟(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员外赴京

喜奉纶音至,遥瞻帝里归。

秋风辞省掖,海气拂朝衣。

参相深分阃,员郎夙赞机。

金汤身作固,蛮徼子来依。

欲遍群黎德,常勤四牡騑。

兵氓同鼓舞,草木悉光辉。

留句题丹荔,看花想紫薇。

雁从淮浦起,马傍越台飞。

未得承芝宇,应嗟锁棘闱。

送君霄汉上,綵凤逐朝晖。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简徐太守二十韵

牛女垂光远,番禺枕海长。

藩宣开画省,抚字属黄堂。

铜虎未分牧,郎星暂敛芒。

化行龙伯国,春动马人乡。

流徙归城邑,顽嚚弃斧斨。

稻苗丰战地,潟卤盛兵粮。

出入明星烂,声容赤芾煌。

衣浓薇苑露,冠重柏台霜。

两府联宾位,元戎解佩纕。

已无鲸簸海,宜有凤鸣冈。

百货流泉溢,群蛮枕奠康。

昔襦今又裤,肉藿酒如浆。

暇日同民乐,随时爱景光。

摩挲九曜石,调笑五仙羊。

铁柱悲刘鋹,荒台吊越王。

霸图童竖骏,客思海云凉。

此日殷勤接,仍看抱送祥。

麒麟天上石,楯戟殿中郎。

倾倒情何极,吟哦兴不忘。

公侯知衮衮,不数窦家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和萧廷菊海棠

紫绵带露袅高枝,折送窗前看绝奇。

春色仙家分已早,金波宾馆赏何迟。

锦裁半臂初成后,镜照新妆正就时。

闻道邻翁工炒铁,请君莫负数君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萧廷菊中书传

萧郎巧智似蒙恬,兔颖狸毫健且铦。

能扫万言资李白,曾探五色借江淹。

匡仙洞府家偏远,丹凤池头迹漫潜。

笑与中书新作传,虹光清夜映书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