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画竹

内翰何年写画图,眼中惊见凤毛孤。

一枝润带江南雨,遂使眉山草木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题东坡画竹》。诗中通过对苏轼(东坡)所绘之竹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首句“内翰何年写画图”以“内翰”指称苏轼,点出其身份为文人墨客,同时提出问题,即苏轼何时创作了这幅竹画。这一句既是对画作年代的疑问,也暗示了画作的珍贵与不凡。

“眼中惊见凤毛孤”则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这幅画时的震撼感受。这里的“凤毛”比喻稀世珍宝,用来形容画中的竹子,不仅因其技艺高超,更因其独特之处——“孤”,可能指的是画中竹子的独特姿态或环境,或是某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让诗人感到惊奇与敬仰。

接下来,“一枝润带江南雨”描绘了画中竹子在雨水滋润下的生动景象,仿佛能感受到江南雨季的湿润与生机。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随遇而安的品格。

最后,“遂使眉山草木枯”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将画中的竹子与苏轼的家乡眉山联系起来,认为这幅画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仿佛连眉山的草木都为之黯然失色。这里不仅赞扬了苏轼画技的高超,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精神的深深共鸣,以及对苏轼人格魅力的敬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苏轼的画作,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斑竹图

湘君泣尽泪痕乾,翠袖萧萧倚暮寒。

却忆洞庭为客处,满湖风月泛舟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墨菊(其一)

解印归来鬓巳斑,故园松菊可怡颜。

祗缘三径荒凉久,特写秋花仔细看。

形式: 七言绝句

墨菊(其二)

分根昔日向东篱,种近羲之洗砚池。

几度偶浇池上水,花开朵朵墨淋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菊

顺流舟楫日边回,古木轩囱水际开。

万里西风数行雁,送将秋色过江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