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题东坡画竹》。诗中通过对苏轼(东坡)所绘之竹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首句“内翰何年写画图”以“内翰”指称苏轼,点出其身份为文人墨客,同时提出问题,即苏轼何时创作了这幅竹画。这一句既是对画作年代的疑问,也暗示了画作的珍贵与不凡。
“眼中惊见凤毛孤”则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这幅画时的震撼感受。这里的“凤毛”比喻稀世珍宝,用来形容画中的竹子,不仅因其技艺高超,更因其独特之处——“孤”,可能指的是画中竹子的独特姿态或环境,或是某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让诗人感到惊奇与敬仰。
接下来,“一枝润带江南雨”描绘了画中竹子在雨水滋润下的生动景象,仿佛能感受到江南雨季的湿润与生机。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随遇而安的品格。
最后,“遂使眉山草木枯”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将画中的竹子与苏轼的家乡眉山联系起来,认为这幅画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仿佛连眉山的草木都为之黯然失色。这里不仅赞扬了苏轼画技的高超,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精神的深深共鸣,以及对苏轼人格魅力的敬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苏轼的画作,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