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菊

为爱秋容淡似余,谁令云锦烂吾庐。

一从娇殿千花后,老圃春回九月馀。

岂待先生披绛帐,疑徵晚节被丹书。

海棠亦有秋时种,香色元来总不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红菊》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对红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思考。

首句“为爱秋容淡似余”,诗人以“秋容”比喻红菊,赞美其在秋天的淡雅之美,表达了对红菊独特风韵的喜爱。接着,“谁令云锦烂吾庐”,诗人将红菊比作云锦,生动地描绘了红菊盛开时的绚烂景象,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片色彩斑斓的花海,充满了视觉的冲击力。

“一从娇殿千花后,老圃春回九月馀。”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红菊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之处。它在百花凋零的秋季依然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娇殿千花”这一形象,反衬出红菊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的风采。

“岂待先生披绛帐,疑徵晚节被丹书。”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红菊品格的赞赏。他似乎在说,红菊无需借助任何外在的权威或荣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的美丽和品质已经足够令人敬佩。这里的“绛帐”和“丹书”分别指代教育和荣誉,暗示了红菊即使在晚年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不凡的风采。

最后,“海棠亦有秋时种,香色元来总不如。”诗人将红菊与海棠进行比较,强调红菊在秋天的香气和色泽上都超越了海棠,突出了红菊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红菊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品格的自许,表明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在于内在的高洁和持久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红菊在秋季的独特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己品格的期许。

收录诗词(332)

孙传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正十三夜李念腾招饮署中赋谢(其一)

良宵清宴酒如渑,剧饮酣歌逸兴增。

我欲问天宜有月,君堪照夜不关灯。

慨慷元自空三辅,裘马何妨似五陵。

玉树临风殊皎皎,阶前火树漫相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新正十三夜李念腾招饮署中赋谢(其二)

当筵谁似度支郎,酌酒论诗总擅长。

文雅不存才子色,风流曾入少年场。

龙门旧识家声重,雁塞新承使节光。

爱我粗豪差脱俗,中堂小集任疏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冯生元瑞赴试

与子深期在此行,开尊不是怅离情。

高文欲擅千秋业,弱冠先操十载盟。

燕赵凄凉歌调迥,井参灿烂剑光横。

忻闻主者饶元赏,艺苑司南久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冯生修隐暨弟宸居元振赴试

相看意兴总纵横,入夜星文照举觥。

累代文章重振响,一时兄弟尽知名。

无衣合为吾侪赋,有酒当同尔辈倾。

留酌莫辞持共醉,阶前明月正多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