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梅花画作的过程与心境。曹家达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画家的勤奋与专注,以及作品背后的辛劳与挑战。
首句“拙巢画梅如转毂”,形象地描述了画家如同转动的车轮一般快速而高效地创作梅花图。接着,“一夕可了三百幅”则强调了画家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大量的画作,体现了其高超的技艺和惊人的工作效率。
“研墨隆隆水漉漉,中夜呼茶恼顽仆”两句,通过描绘画家深夜工作的情景,进一步展示了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夜研磨墨汁的声音、水声,以及为了保持清醒而叫醒仆人准备茶饮,都体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全神贯注与艰辛付出。
“旭东先生信此言,直道南人不惮烦”表明了对画家高旭东的肯定与赞扬,同时也暗示了南方人(可能指的是画家)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和不怕辛苦的精神。
然而,“谁知一幅三百日,尘埋素纸蒙奇冤”揭示了艺术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即使一幅画需要花费数月之久,最终却可能因种种原因被遗忘或忽视,这不仅是对艺术家辛勤劳动的不公平,也是对艺术价值的一种误解。
“笔乾墨秃棘生指,但非素纸已可喜”则表达了即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如笔干墨尽、手指生茧,只要能完成作品,就已经感到满足和喜悦。
最后,“君不见古来画师懒如牛,十日一石五日水”以反问的形式,对比古今画师的勤奋程度,强调了古代画家的辛勤与专注,进一步衬托出高旭东先生在创作上的努力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家创作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才华与毅力,也反映了艺术创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