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暮归

白发书生不自珍,天涯又作宦游身。

溪桥烟淡偏宜晚,野寺花迟未觉春。

日暖登山思谢屐,病馀漉酒负陶巾。

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岩扉一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满头白发的书生不再自我珍重,又开始了遥远地方的官场生涯。
傍晚时分,溪边小桥在薄雾中更显宁静,野外寺庙里的花开得迟缓,春天的气息还不明显。
阳光温暖时,我渴望登山,回味着谢公屐的闲适,病愈后独自滤酒,仿佛陶渊明的隐士生活。
平生追求的是茹芝弃谷的简朴生活,如今回望山岩间的门扉,不禁心生感慨。

注释

白发:形容年老。
书生:读书人。
自珍:自我珍爱,自我珍惜。
天涯:指远方。
宦游:做官在外。
溪桥:小溪上的桥。
烟淡:轻烟淡雅。
偏宜:特别适宜。
野寺:郊外的寺庙。
花迟:花开得晚。
日暖:阳光温暖。
登山:爬山。
谢屐:古代一种木屐,谢灵运所创。
漉酒:过滤酒液。
陶巾:陶渊明式的头巾,象征隐居生活。
茹芝:吃灵芝,比喻简朴生活。
却粒:弃谷,指节俭。
回首:回头望去。
岩扉:山岩上的门,象征隐居处。
怆神:心生悲伤或感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开元暮归》,描绘了一个白发书生在仕途奔波中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首句“白发书生不自珍”,表达了主人公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意识到岁月流逝,自己已不再年轻。次句“天涯又作宦游身”,进一步揭示了他漂泊在外、为官生涯的艰辛。

“溪桥烟淡偏宜晚,野寺花迟未觉春”两句,通过描绘溪边傍晚的轻烟和迟开的野寺花朵,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春天景色,诗人借此抒发对时光易逝、春光难留的感叹。接着,“日暖登山思谢屐,病馀漉酒负陶巾”写他在温暖阳光下登高怀想谢公的逸致,以及病后独自滤酒的闲适,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岩扉一怆神”两句,诗人回顾自己一生追求清贫简朴的生活,但如今只能在回忆中感慨万分,流露出对过去理想的失落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怀念。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其四)

父子追随一笑倾,东园东畔路初成。

夹栽芳草如绳直,前出篱门似砥平。

春近野梅香欲动,雨馀沟水细无声。

今朝有憙谁能识,不用人扶亦自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其二)

魏野林逋久已仙,放翁寄傲镜湖边。

松根偃蹇支琴石,岩窦潺湲洗药泉。

半禄扫空虽在我,残年健甚岂非天。

遥遥桑苧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其六)

避俗从来恨不深,家园栽种偶成阴。

西连几曲菖蒲涧,东接无穷薝卜林。

乌桕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

清音可写吾诗拙,它日君来试抱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其五)

病眼逢人每懒开,正须此地洗氛埃。

数枝梅向林梢出,一脉泉从岭背来。

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

残躯自笑如春草,又喜天边斗柄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