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月下秦淮海,花前晏小山。二仙仙去几时还。

留得月魂花魄、在人间。河汉流旌节,天风袅佩环。

满空香雾湿云鬟。何处一声横笛、杏花寒。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太古的《南歌子》。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词人的高洁情操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月下秦淮海,花前晏小山。” 开篇两句,画面鲜明,通过月光下的广阔水面和春日里缓慢行走的小山,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这里的“秦淮”指的是历史上的秦淮河流域,即今天的江苏省一带,以其美丽的风光著称。

“二仙仙去几时还。” 这里提到的“二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是指仙人或高僧,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词人通过对这两位仙人的问候,表达了自己对于纯净世界的渴望和对尘世的超然。

“留得月魂花魄、在人间。” 这两句诗表明,即便是在尘世之中,也能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美好。这里的“月魂”、“花魄”都是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精髓的词汇,意指即使是自然界中最细微、最难以把握的部分,也能够留存在人间。

“河汉流旌节,天风袅佩环。”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仙境图画。“河汉”代指银河,“流旌节”则形容星辰的运行规律,“天风”、“袅佩环”则是对仙界中飘逸不羁气质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于超自然美好境界的向往。

“满空香雾湿云鬟。” 这句诗通过对香雾和云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仙境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神秘而迷人的世界之中。

“何处一声横笛、杏花寒。” 最后两句,则是通过对远方笛声和杏花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感。这种感觉,在词人心中可能是对仙境难以触及的一种无奈,也可能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凄凉的抒情。

总体来说,这首《南歌子》不仅展示了词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诗意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感与理想。

收录诗词(5)

李太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恋绣衾

橘花风信满院香。摘青梅、犹自怕尝。

向绿密、红疏处,喜相逢、飞下一双。

堪怜堪惜还堪爱,唤青衣、推上绣窗。

暗记得、凭肩语,对菱花、啼损晚妆。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虞美人

西风海色秋无际。双泪如铅水。白羊成队梦初平。

挂杖敲云、云外晓鸿惊。小琼闲抱银筝笑。

问有芳卿否。玉书分付莫开封。

明日人间临水、拾流红。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游金庭观

步步溪山转几重,五云深处敞琳宫。

峰峦秀拥神仙至,门径清无世俗风。

昼静棋声深院里,月明琴弄夜堂中。

丹成仙子无馀事,祇待蟠桃信息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瑞鹧鸪

新晴庭院暑风轻。瑞气朝来特地清。

霞帔羽衣筠竹杖,萱堂真有寿星明。

自来忠孝传家世,所以芝兰满户庭。

簪笏成行称寿处,老来皆已鬓星星。

形式: 词牌: 瑞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