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梦中所作

鸿雁流离梦亦惊,满怀凄怨足秋声。

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大雁飞散,连梦境都为之惊扰,满心的悲伤化作秋天的寒风声。
如果我这生命不被胡人夺去,就为了让你的国家得到安宁。

注释

鸿雁:大雁,古代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流离:飘泊不定,形容动荡不安。
梦亦惊:连梦中都感到惊恐。
满怀:充满。
凄怨:悲伤和怨恨。
足:充满,足够。
秋声:秋天的风声,象征哀愁。
此身:自己的身体。
胡儿: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手:掌握,这里指命运。
君王:古代对国君或帝王的尊称。
取太平:取得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补梦中所作》,通过对鸿雁的描绘和自我情感的抒发,表达了深深的忧国之情和个人的无奈命运。首句“鸿雁流离梦亦惊”,以鸿雁比喻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连梦境都充满了惊悸,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动荡不安。次句“满怀凄怨足秋声”,通过秋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满腔哀怨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后两句“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更是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即使自己身处险境,只要能保全性命,也要等待着为国家除去外患,帮助君王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这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复兴的热切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宋末遗民在动荡时局下的家国情怀和忠诚之志。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五忠咏.制置李公

举家自杀尽忠臣,面仰青天哭断声。

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春日登城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逋仙探梅图

雪压咸平处士家,冻云锁暝苦相遮。

欲知天上春消息,只觅南枝第一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巢父洗耳图

万事喧喧杂响中,细参巢父意无穷。

须还半掬溪边水,方始教君耳不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