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水

君不见,东坡调水传佳话,全凭清浊分流派。

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诗骨清人肺。

又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石水斗泥资灌溉。

有时汲之供烹啜,不闻饮者比沆瀣。

镇沅斥卤少清流,为渟为渊性不侔。

山溪径雨尽泥滓,井泉不搅清且浏。

人言井水多瘴疠,溪流虽浊不生忧。

愚者传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

此乡瘴气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沟渎。

污地浊泽此蒙泉,山薮藏疾当暑酷。

滂沱一刷延溪满,溲勃何用勤渗漉。

乡人晨昏剧饮此,荣卫安可容黪黩。

此时幸有未枯井,无尘无垢可鉴影。

舍此取彼胡为乎,一清一浊君试饮。

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陆公名泉亦难得。

但看扬子江水尽狂澜,有人江底汲取临不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辨水》是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对比不同水源的特性,探讨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水质问题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君不见”引出两个场景:一是东坡调水的故事,强调了水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二是黄河之水,展示了自然水源的丰富与复杂。接着,诗人描述了镇沅地区的水质状况,指出其与其它水源的不同之处,如山溪径流的浑浊与井泉水的清澈。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对水质认知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对水质的影响。

诗中提到“愚者传疑智者信”,反映了人们对水质信息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而“倒置流品付悠悠”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反思。进一步,诗人将话题转向了特定地区——“此乡瘴气由山毒”,强调了水质与当地环境、健康之间的联系。通过“污地浊泽此蒙泉”等描述,诗人描绘了水质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带来的危害。

最后,诗中提到了“未枯井”的存在,强调了清洁水源的重要性,并以“一清一浊君试饮”作为结尾,呼吁人们珍惜和选择清洁的水源。同时,诗人引用了古人关于水质的评价,以及陆游对名泉的追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体现了对水质品质的重视。

整体而言,《辨水》不仅是一首探讨水质问题的诗歌,也蕴含了对自然、健康与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庚子年九日作

若有人兮山之阿,倒著接䍦影婆娑。

茱萸满地秋风老,樽前一笑金巨罗。

人间为有黄花节,腊屐游山披薜萝。

风流谁似高阳公,日暮归来骏马驮。

五柳头巾嗟独漉,白衣人至笑颜酡。

从来佳节不饮酒,盛年一去等掷梭。

戏马彭城群公宴,呼鹰台前野鹰歌。

独怜脱帽孟参军,高谈雄辩口悬河。

众中笑杀桓司马,丈夫空有髻峨峨。

流风百年频回首,人事古今一刹那。

浮生百年岂易得,空怀千载意蹉跎。

已觉韶光容易老,莫遣晚节等闲过。

花马城西黄山树,玉龙祠下白云窠。

一年秋色山中好,更觉重阳秋色多。

有酒不醉奈秋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伤春

年年花时醉花下,醉后狂吟兴潇洒。

有时午梦度花砖,花间苍苔坐三雅。

今年春事不堪夸,腊尽春寒飘雪花。

寻梅几度空惆帐,献岁无人采山茶。

东风二月乍回暖,澜沧江头归缓缓。

隔岸桃花瞥眼过,玉壶难卖春一碗。

临西官舍飞缁尘,杨柳条短不系春。

更愁阴山三丈雪,阔绝东西无行人。

时逢清明归计决,归来又过寒时节。

前度元都菜花黄,杜鹃啼残踯躅血。

幸有余芳恋枝头,春病无端又春愁。

缘悭坐惹蜂蝶怨,兴浅谁同秉烛游。

明知乐事年年少,一番春去一番老。

好花能得几时看,看到无花更懊恼。

昨来暂到五柳居,分得菊苗手自锄。

秋花应胜春花好,留醉重阳风雨庐。

形式: 古风

春风

春风狂入屋,四壁飞签轴。

案头一编书,翻披似解读。

鸣条万窍中,势欲摧大木。

去腊北风寒,冻如鸦瑟缩。

吹嘘旬日间,天晴气方燠。

猛势任横来,阴氛尽驱逐。

威重声名远,仁师无杀戮。

古有大将才,令人思方叔。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漫叟吟

漫叟多漫语,世亦以漫许。

漫者为长官,毋乃乖澄叙。

山南逐鸼殳,明主寄心膂。

免徭缓追敛,流亡获安处。

始知漫者心,其漫足可钦。

诗篇浑漫兴,渊渊石与金。

漫醉不知醒,漫游不归林。

漫睡无人叫,漫歌不停吟。

胡为讼木魁,悯岑托骚音。

杯湖清且漪,退谷窈而深。

素反惟贾孟,时复一披襟。

落花闲绕案,醉令笑听琴。

达人具达观,真机独侵淫。

世人徒嗔漫,衣冠分粲粲。

民社不萦怀,斗筲比比算。

从来逸群姿,讵甘受羁绊。

鹏搏燕莺嗤,鹓游腐鼠叹。

君不见,王公扪虱谈,稽生柳下锻。

谁能学聱牙,保家以纾难。

千载舂陵行,杜老垂褒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