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丁氏松涧图

天目之峰凌紫烟,下周林壑纡长川。

清池斗绝涵倒景,神运直自疏凿先。

彼美幽贞庐,閒房曲奥辛夷荃。

苍官手植经几年,灵虬夭矫今参天。

门前朝流暮流水,但闻激石泻濑鸣溅溅。

山人养真衡茅下,有书可读琴可弦。

意行清涧曲,长啸松风前。

山月出林高,溪花弄春妍。

仙人歌来夜将半,天空鹤唳山凄然。

飙尘大笑狂驰子,口诵丹诀传真玄。

我欲从之结邻屋,得疏药圃谋芝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趣。开篇“天目之峰凌紫烟”,以天目山的雄伟景象起笔,紫烟缭绕,既勾勒出山的壮丽,也营造了神秘的氛围。接着,“下周林壑纡长川”一句,描绘了山脚下蜿蜒曲折的河流,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清池斗绝涵倒景,神运直自疏凿先”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池的静谧与倒影之美,暗示着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随后,“彼美幽贞庐,閒房曲奥辛夷荃”则转向对隐居之所的描述,通过“幽贞庐”、“閒房”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情境。

“苍官手植经几年,灵虬夭矫今参天”两句,赞美了古老的松树,历经岁月而愈发挺拔,不仅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接下来,“门前朝流暮流水,但闻激石泻濑鸣溅溅”描绘了水声潺潺,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山人养真衡茅下,有书可读琴可弦”点明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读书抚琴,悠然自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最后,“意行清涧曲,长啸松风前。山月出林高,溪花弄春妍”通过一系列动作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

“仙人歌来夜将半,天空鹤唳山凄然”两句,引入仙人与鹤的形象,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而“飙尘大笑狂驰子,口诵丹诀传真玄”则是对世俗之人的讽刺,与隐士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17)

邓文原(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 字:善之
  • 籍贯:绵州(今四川绵阳)
  • 生卒年:公元1258年至1328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居

山人独向山中居,风雨不庇三椽庐。

短衣破帽家无储,形忘意适心自娱。

挂壁拄杖悬珊瑚,鬼神遁迹蛟龙趋。

眼前不识为妻孥,生平岂解躬耕锄。

黄精采苗供晓餔,碧溪饮泉倾瓠壶。

行歌紫薇眠枕书,梦游沧海坐钓鱼。

云雾烟霞同卷舒,狙猿麋鹿相惊呼。

颠崖苍苍日欲晡,举手拊掌笑挽须。

起望八极吞五湖,乔松在足凭空虚。

有客跨鹤来须臾,庞眉皓齿当坐隅。

绮语唾落飞明珠,翻身别去登康衢。

寄言击壤人有无,茅茨风俗今何如。

形式: 古风

梁贡父学士江行阻风图

匡庐枕长江,彭蠡居上游。

我幼不识风涛怒,但喜青山绵亘急橹鸣中流。

老来行道增百忧,山有虎兕水次多蛟虬。

梁公示我江上图,空斋飒爽回高秋。

想见飞廉簸荡驱阳侯,雷鼓动地万貔貅。

连樯十日不得发,何异骏马伏枥鹰在韝。

行人徼福古祠下,洁觞置酒旨且柔。

小姑倚绝岸,彭郎渺孤洲。

脉脉关情隔烟水,不如天孙绝汉从牵牛。

明发风止江镜净,楚天无际来棹讴。

回首系舟处,惟有参差烟树飞凫鸥。

世事翻覆那有定,人生忧乐为谁谋。

慨彼东逝川,白日不得须臾留。

濯沧浪,委浮休,买田结屋山之幽。

撷芳钓鲜亦足乐,安用高门列鼎冠盖誇鸣驺。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墨士吴雪堂

永宁赐笔世安有,易水良工今不传。

了知胶漆用相得,亦悟膏火明自煎。

昔从蒙庄观副墨,老归芸阁穷《太玄》。

与子欲拟毛颖传,待我暇矣磨墨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满目云山楼

芳草孤舟度,幽居一径通。

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中。

机息鸥先下,花飞水自东。

临流无限意,画史若为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