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虫十二章(其二)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水中的蝌蚪长成了青蛙,林下的桑蚕化蝶飞去。
青蛙跳跃,蛾儿飞舞,抬头欢笑,哪里需要鹍鹏那样的大鸟展翅呢。

注释

水中科斗:指小蝌蚪在水中长大变成青蛙。
林下桑虫:指桑蚕在树下吐丝作茧,然后化为蛾子。
老作蛾:蚕成熟后破茧而出变为蛾子。
焉用鹍鹏鳞羽多:焉用,何需之意;鹍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鸟;鳞羽,代指大鸟的翅膀。这里表示没有必要像鹍鹏那样拥有巨大的翅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水中蛙和林下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成长变化的观察和感悟。"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两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蛙与蛾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展示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赞赏和轻松的情感。这里的“仰头笑”蕴含着一种超脱物外的豁达,与后文中的反问"焉用鹍鹏鳞羽多"共同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顺应自然的态度,以及对过于追求华丽外表的讽刺。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自然,体现了白居易倡导的“为民请命”的文学主张,同时也展示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禽虫十二章(其三)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

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禽虫十二章(其四)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

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禽虫十二章(其五)

阿阁鹓鸾田舍乌,妍蚩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禽虫十二章(其六)

兽中刀鎗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