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六四)

了心非相,了相是心。

皋禽梦寒琥珀树,海月光射珊瑚林。

影摇风竹,响发秋砧。

万像森罗俱演说,宝陀岩上有知音。

形式: 押[侵]韵

翻译

看透了心并非真实存在,真实的心却又在其中显现。
海鸥梦见寒冷的琥珀树,海底月光照亮珊瑚林。
光影在风中的竹子上摇曳,秋天的捣衣声响起。
万物森罗万象皆有解说,宝陀岩上有能理解的人存在。

注释

了心:看透、领悟。
非相:非真实的存在。
了相:显现、理解。
皋禽:海边的鸟儿。
琥珀树:象征温暖或梦境中的景象。
海月:月亮映照在海面。
珊瑚林:海底的美景。
影摇:光影摇动。
风竹:风中的竹子。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
万像:万物。
森罗:众多、繁复。
演说:展现、表达。
宝陀岩:神圣的岩石。
知音:理解者、知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第二百六十四首。诗中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对"心"与"相"的理解。"了心非相,了相是心"表达的是超越表象看到本质的智慧,即认识到心的本质并非外在形象,而外在形象又寓含着内心的真理。

"皋禽梦寒琥珀树,海月光射珊瑚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出宁静而神秘的景象,暗示修行者的心境如同琥珀和珊瑚般清澈而深邃,即使在梦境中也能感受到清凉和光明。

"影摇风竹,响发秋砧"进一步描绘出禅修中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风吹竹叶的摇曳声与秋天捣衣的砧声交织,形成一种空灵的禅意。

最后两句"万像森罗俱演说,宝陀岩上有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无边、万物皆可领悟的理解,以及对能理解这种境界的"知音"——可能是同修或欣赏者——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禅悟境界。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七○)

妙处难传,明明像先。光凝雪月,秋连水天。

百亿分身随应事,更嫌何处不周旋。

形式: 押[先]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四二九)

石上足蟠,人间念乾。秋生眼角,喜入眉端。

丘壑之身心磈磊,丛林之肝胆衰残。

涧月依稀,夜霜濯磨而气韵清白。

岩松偃蹇,朔雪湔洗而精神翠寒。

行脚屦败,住山篾宽。点著破灶堕,呼回倒刹竿。

光阴催促三眠茧,风雨扪摩百战瘢。

影像受鉴,音声度垣。寂默髑髅眼,光明赤肉团。

云锦舒春兮华容光燄,潮雷卷雪兮海口波澜。

挂拂之喝,拄杖之窜。

胡饼馒头有变通而绍祖供职,莲华荷叶没科臼而说禅判宦。

相随学步,莫似邯郸。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四一三)

云水之身,山林之气。不专乎学,不游乎艺。

默坐而心空,妙传而道贵。

西风凄清秋有痕,长天碧净云无蒂。

从来佛祖真宗,只么克承家世。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四○八)

这个形容,缘报遭逢。

藏万德于未兆,戢六用于无踪。

雪阵血战,玉田历农。影响若空谷,随扣如霜钟。

竿头不是风幡动,知有此事还卢舂。

形式: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