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苏仲在通州的一次公事之余的游览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园中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首句“经过莫厌我频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风景的喜爱之情,愿意多次前来欣赏。接着,“松径连云古峒开”一句,描绘了通往花园的小径蜿蜒曲折,仿佛与天空相连,古色古香的山洞在其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一榻风烟供睡卧,数株红紫可徘徊”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花园内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选择了一处被风烟环绕的榻,悠然自得地小憩,而几株盛开的红花紫草则成为了他流连忘返的对象,暗示了花园中植物的繁盛与色彩的丰富。
“家童先我供茶碗,羽客留人共酒杯”描绘了花园内的人文活动,家童提前准备好了茶水,而仙风道骨的羽客则热情地邀请众人共享美酒,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花园中和谐融洽的社交氛围。
最后,“旁有一门通物外,花枝临水小天台”两句,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出口,连接着外界未知的世界,而花枝则临水而生,仿佛是通往仙境的小天台,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闲适雅致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