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夜泊石门对月

平湖涵霁景,凉月漾晴晖。

树极长天尽,云归别岛微。

灯前秋社燕,梦里故山薇。

谁念沧洲客,飘零未授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洞庭湖夜晚泊舟石门,对月而观的宁静景象。首句“平湖涵霁景”,以“平湖”展现湖面的平静,“涵”字则赋予了湖水一种包容万物的深邃感,仿佛整个雨后初晴的景色都被湖水所吸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氛围。

接着“凉月漾晴晖”,“凉月”点明了月色的清冷与明亮,“漾”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在湖面上轻轻荡漾的情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这两句通过“平湖”与“凉月”的相互映衬,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富有生机的画面。

“树极长天尽,云归别岛微”两句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树木似乎一直延伸到天边,与天空融为一体,而远处的云彩则缓缓归于另一个岛屿,微小而悠远。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沉。

“灯前秋社燕,梦里故山薇”则将视角拉回船舱内,描绘了诗人眼前的场景:秋日的燕子在灯下飞舞,而他则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品尝着家乡的野菜。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谁念沧洲客,飘零未授衣”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异乡的客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他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处境,给予温暖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能够安定下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思绪与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

谢三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庵径中万竹翛然喜而赋此

负杖入深竹,一盘仍一盘。

邻僧分路去,野客到门看。

不雨夜尤绿,无风夏已寒。

素琴多远思,宜对此君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雨中登鹿角山宿赵荆石宅

厓古凭空阁,崚嶒石径斑。

龙源花外水,鹿角雨中山。

幸有心知共,兼逢地主閒。

登临无限意,信宿不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旅怀

万里秋将尽,孤舟夜未残。

独愁成泪易,清梦欲归难。

雁落繁霜白,鸥飞片月寒。

朝来行客鬓,映水默相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晚秋邹灵寿见过

野田犹汎滥,篱落亦荒芜。

启户闻鸣鹊,停舟散浴凫。

愁来说鸿宝,酒后忆雕胡。

君定知朝事,今年可赐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