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尹台所作的《送聂文蔚先生出诏狱南归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回忆了聂先生年轻时才华横溢,谈论兵法颇有见地,甚至可以抛弃军中的小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担任地方官职,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束缚和质疑,尽管有戍边的功绩,却也饱受诽谤。
诗中“玉关人老无徵节”表达了对聂先生在边关岁月的感慨,岁月流逝,功业未显,而“铜柱功成有谤珠”则揭示了他在成就背后承受的压力和非议。接着,诗人通过“梦远江湖心独苦,身辞罗罻道何拘”表达了对聂先生自由精神的赞赏,即使身处困境,他的内心仍然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诗人以“冥冥花月金牛夜,好理残墟种白榆”作结,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希望的画面,祝愿他在南归后能在美好的夜晚,于废墟上重建家园,种植象征坚韧与希望的白榆树,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聂先生坚韧品格的赞美。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命运的深深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