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二首(其一)

垂杨丝雨小窗前,湿粉坠香绵。

东君不是繁华主,怕匆匆、信了啼鹃。

要趁楝花风起,送他桃叶舟还。

每逢三月病恹恹,诗负衍波笺。

连宵懒索金蕉饮,有篝灯、知我无眠。

忽忆去年今夜,春寒第几楼边。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风入松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雨中景象,情感深沉而哀婉。

首句“垂杨丝雨小窗前”,以“垂杨”与“丝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午后,小窗前的景致显得格外温柔。接着,“湿粉坠香绵”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空气中的湿润与芬芳,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饱满。

“东君不是繁华主,怕匆匆、信了啼鹃。”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的使者“东君”赋予了情感,表达出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担心春天来得太快,去得太急,连啼鹃的叫声都显得匆忙,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要趁楝花风起,送他桃叶舟还。”这一句则充满了浪漫与诗意,想象着在楝花飘落的春风中,借着轻舟,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送往远方,既是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也是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每逢三月病恹恹,诗负衍波笺。”三月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但诗人却因某种原因感到身体不适,心情低落,无法挥毫泼墨,写出心中的那份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状态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

“连宵懒索金蕉饮,有篝灯、知我无眠。”夜晚,诗人难以入睡,懒得寻找金蕉茶来解渴,只有篝灯陪伴,照亮了他孤独的夜晚。这一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苦闷,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情投入。

最后,“忽忆去年今夜,春寒第几楼边。”结尾处,诗人突然回想起去年此时的情景,或许是在某个寒冷的春夜,独自站在某座楼边,回忆着往昔的美好与遗憾。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雨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二首(其二)

生香吹散锦熏笼,门掩绿阴中。

筹花斗草年年事,今年怎、事事疏慵。

桃叶轻随逝水,柳枝瘦舞迥风。

月明应笑画堂空,小阁睡娃僮。

新愁隔断相思路,湘罗揾、难寄啼红。

不恨寻春较晚,可怜俱是飞蓬。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南浦二首(其一)

春水涨溪,浑是濛濛,昨夜杨花吹遍。

走马问章台,长堤外,和雨和烟一片。

纤腰自舞,料应未识相思怨。

可惜笑桃人别后,孤负年年青眼。

怪他眠起无端,好光阴都付,小莺雏燕。

不向陌头看,怎知我,近日魂销肠断。

丝丝缕缕,几时系得东风转。

且去西泠桥畔等,万一舣船重见。

形式: 词牌: 南浦

南浦二首(其二)

一片縠纹柔,钓船开划出,银塘初晓。

花雨飏微澜,东风静、镜里山眉浓扫。

皴红皱碧,楼台倒影朱栏小。

几日鸭头新涨暖,沁湿护堤芳草。

最怜赋别江郎,正绿波南浦,销魂未了。

双桨送桃根,眠鸥认、还是湔裙曾到。

相思渺渺,武陵重去仙源悄。

柳下轻萍才数点,昨夜絮飞多少。

形式: 词牌: 南浦

水龙吟四首(其一)

瑶池昨夜新凉,一奁环佩秋声碎。

多应卷尽,晴丝万缕,静香十里。

鹭怅盟寒,鸳惊梦冷,画栏谁倚。

剩吴娃小艇,采芳重到,料比似,人憔悴。

可是凌波仙子,嫁西风,靓妆都洗。

碧筒唤酒,红衣试舞,旧欢难记。

怕点清霜,怕逢疏雨,怕随流水。

算关心只有,跳珠零乱,作相思泪。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