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

龙战云鏖拥日囚,鞭驱雷电走蛟虬。

望中雨脚横天落,触处湍声卷地流。

梁苑楼台失炎暑,汉家城阙动高秋。

若为借得天瓢去,倒泻明河净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骤雨》由金代诗人李献甫所作,描绘了一场急促而猛烈的暴雨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暴雨的磅礴气势与震撼力。

首句“龙战云鏖拥日囚”以龙争斗、云翻滚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乌云密布、遮蔽阳光的景象,仿佛是龙在云中激战,将太阳囚禁其中,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次句“鞭驱雷电走蛟虬”进一步渲染了暴雨的动态感。这里将雷电比作被鞭子驱赶的蛟虬,形象地表现了雷电的迅猛与力量,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接着,“望中雨脚横天落,触处湍声卷地流”两句,通过“雨脚”和“湍声”的描绘,展现了暴雨倾盆而下的壮观景象以及水流湍急的动态效果,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暴雨的威力和大自然的力量。

“梁苑楼台失炎暑,汉家城阙动高秋”则从宏观角度展现了暴雨对环境的影响,梁苑楼台在暴雨中失去了夏日的炎热,汉家城阙在暴雨中仿佛进入了高秋时节,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最后,“若为借得天瓢去,倒泻明河净九州”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借助天降大雨净化世界的美好愿望。这里将大雨比作可以倒泻明河的瓢,寓意着大雨能够洗净大地,带来清新的世界,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万物复苏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骤雨》通过对暴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净化世界的向往与期待,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3)

李献甫(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资圣阁登眺同麻杜诸人赋

高阁凌云眼界宽,野烟碧树有无间。

天边孤鸟飞不尽,陌上行人殊未还。

魏国几回时事改,汴堤千古夕阳閒。

愁来重倚阑干望,崧少西头是故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黄石庙

狂豪击车代无人,神石一砭志乃信。

吹嘘风云遮楚秦,炎精炽然四百春。

一编尚吝续后尘,江山有待终此身。

望望久愁横目民,朝阳凄凄霜未休。

江燕竟来江北游,山回鼎移海横流。

天风何时清九州,草泥自古跧王侯。

神弃不恤谁当羞,割牲酾酒空千秋。

形式: 古风

桃源行

山中三月山桃开,红霞烂漫无边涯。

山家藏春藏不得,落花流水人间来。

忆昔携家窜岩谷,秦人半向长城哭。

回头尘土失咸阳,矰弋徒劳羡鸿鹄。

冬裘夏葛存大朴,小国寡民皆乐俗。

昼永垣篱鸡犬閒,春晴门巷桑榆绿。

渔郎偶到本无心,仙境何缘得重寻。

今日武陵图上看,唯见云林深复深。

形式: 古风

送德温同舍赴帘试

太常侍祠水苍佩,内相夜下金莲烛。

皇家结网未曾疏,亦有佳人在空谷。

一从唐赋变辽律,仰视折杨犹雅曲。

云台勋业一青衫,被发操戈踵相属。

筋疲力涸仅乃得,墨水一升凡几辱。

英雄俛首入彀中,举世悉然非子独。

子家口众亲又老,岁月旨甘须寸禄。

荐书闻说过南宫,冷暖人情到僮仆。

我初与子偕计吏,人后人前随碌碌。

不惭齐客售鼓瑟,颇为荆人悲献玉。

一诗今日送君行,万里秋风看鸿鹄。

功名前路知不免,鸡黍后期良未卜。

锦标无用咤龙头,帛书且当传雁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