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津喜雪二首(其二)

我爱平湖绕碧山,山光倒碧到樽前。

同云何事迷千嶂,飞雪俄然蔽一川。

纵使玉楼从地涌,便教银阙与天连。

到头幻化非真实,争似湖山耐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喜爱平静的湖水环绕着青山,山的倒影映入杯中。
乌云为何会迷失在连绵的山峦间,飞雪忽然覆盖了整个山谷。
即使美如玉楼从地下涌出,或让银色宫殿与天空相接。
到最后,一切变幻皆非永恒真实,哪比得上湖光山色年复一年的陪伴。

注释

我:主语,指代说话者。
爱:喜爱,表示感情倾向。
平湖:平静的湖面。
绕:环绕。
碧山:青翠的山。
倒:倒映。
到:到达。
樽:酒杯。
同云:同一片云彩。
何事:为什么。
迷:迷失。
千嶂:众多山峰。
飞雪:飘落的雪花。
俄然:忽然。
蔽:遮蔽。
一川:整个山谷。
纵使:即使。
玉楼:华丽的楼阁(常比喻宫殿)。
从地涌:从地下涌现出来。
银阙:银色的宫殿(古代对宫殿的美称)。
与天连:与天空相连。
到头:最终,归根结底。
幻化:变幻无常。
非真实:不是真实的。
争似:哪里比得上。
湖山:湖光山色。
耐岁年:经得起岁月的流逝。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通过诗人对平湖与碧山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自然界变幻莫测力量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我爱平湖绕碧山,山光倒碧到樽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湖与碧山景色的喜爱,"山光倒碧"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写手法,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同云何事迷千嶂,飞雪俄然蔽一川。" 这两句诗中,“同云”二字,意味着与云共处,与天地一体;“迷千嶂”则是对山峦重叠、难以辨识的描写;而“飞雪俄然蔽一川”,则是雪景之美的生动写照。

"纵使玉楼从地涌,便教银阙与天连。" 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无穷力量的赞叹和想象,即便是一座美如玉的宫殿,也可能突然从大地中升起,与天相连,这里体现出诗人的豪迈想象力。

"到头幻化非真实,争似湖山耐岁年。" 最后两句则是对一切景物变幻不居的感慨,以及对湖山之美持久不衰的赞美。在这里,“争似”表达了即便是短暂的相似也难以与长存的湖山之美媲美,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永恒之美的深刻认识和无尽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山光等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是一首集情怀与哲理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津喜雪二首(其一)

六花一夜降中天,飞绕吾庐顿满前。

幻出仙家新窟宅,疑非尘世旧山川。

但惊岩上青松老,不见天边白雁连。

赖有瓮头新酿熟,何妨沉醉度残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胡宗泽见寄(其二)

故人皮里贮阳秋,爱我身如不系舟。

羞向人间为谄首,喜来林下作遨头。

虽无仙骨能骑鹤,尚有閒心可狎鸥。

乘兴惠然时过我,一樽相对笑言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胡宗泽见寄(其一)

湖边策杖步新晴,陡觉胸襟万虑平。

老去不须防意马,静中已是息心兵。

閒来绿树阴中坐,懒去红尘闹里行。

赖与故人供一醉,不辜今夜月华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胡经仲即事二首(其二)

雨脚转前湾,烟蓑带雨还。

清诗陶野色,薄酒散愁颜。

檐鸟下苔径,溪云媚屋山。

世途方扰扰,谁得似君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