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南寺游(其二)》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闲暇之余游览南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
首句“郡中休暇一探玄”,点明了诗人利用公务之余的时间,前往南寺游玩,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里的“玄”字,既可理解为深奥的哲理,也可视为诗人内心的探索与思考。
次句“万事关心未了然”,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心中有着诸多关切之事,但似乎并未找到满意的答案或解决之道。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不懈追求。
第三句“行上高台试明目”,描述了诗人登上高台,试图通过开阔的视野来寻找答案或启示。这一行为象征着诗人希望通过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这个世界,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启迪。
最后一句“吾民何处少炊烟”,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关注的焦点——民生。炊烟作为生活气息的象征,其稀少暗示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中蕴含的哲思与情感,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社会责任与道德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