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庙貌逾千祀,泥封古碣昏。
传云素王宅,真赝与谁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庙宇的景象,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文化遗迹的感悟。
“庙貌逾千祀,泥封古碣昏。”这里,"庙貌"指的是庙宇的外观,而"逾千祀"则意味着历史悠久,时间长达千年。"泥封"是指岁月流逝,泥土覆盖,而"古碣昏"则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古老石碑因年深月久而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通过对庙宇和石碑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
“传云素王宅,真赝与谁论。”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过去王者居所的追忆。"传云"表明这些信息来源于古老的传说,而"素王宅"则指的是远古时期某位君主的住宅。"真赝"一词用来描述历史的真伪难辨,"与谁论"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相无法确认的迷茫情绪。这两句通过对过去王室宅邸的讨论,探究了历史记忆的可靠性和解读的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古庙遗迹图景,更深层次地触及了历史认知的复杂性。通过对过去文化符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物变星移以及历史真相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不详
夜静蒲萄皱,云舒玉鉴凉。
筑堂人不见,樽酒暗相望。
爱此楞伽士,勤修戒行成。
文龟亦知善,来听讲经声。
明主东封后,龟蒙望益尊。
巍然此行宇,时许荐蘋蘩。
厅左清閒处,金猊罩宝香。
令君今学道,来此吸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