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幼为逃难者,才省用兵初。
去国三苗外,全生四纪馀。
老头亲帝里,归处失吾庐。
逝水犹呜咽,祥云自卷舒。
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思凌天际鹤,言甚辙中鱼。
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
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流离失所的悲凉情感,以及对和平安定的深切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体现了作者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幼为逃难者,才省用兵初”表明诗人自幼便经历战乱,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接着,“去国三苗外,全生四纪馀”则透露了诗人流离他乡,时光荏苒,生命如同漂泊在外的孤舟。
“老头亲帝里,归处失吾庐”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渴望与归属感的丧失。随后,“逝水犹呜咽,祥云自卷舒”通过水流和云卷的意象,传达了诗人的哀伤与心境的变化。
“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则是对官场仕途的无奈与不得志。以下,“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功名无果的感慨。
“思凌天际鹤,言甚辙中鱼”通过高飞的鹤与深藏的鱼,象征着诗人的超脱与淡泊。紧接着,“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则是对内心自省、自励之情的抒发。
“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表明诗人虽身处朝廷,但内心却如同鱼与水相隔,且常感疾病,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最后,“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则是对和暖春光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叹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怀抱深沉情感的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不详
东风未放晓泥乾,红药花开不奈寒。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
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人踏破裙。
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门依楚水岸,身寄洋州馆。
望月独相思,尘襟泪痕满。
青史编名在箧中,故林遗庙揖仁风。
还将文字如颜色,暂下蒲车为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