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作品,以余子畏的韵脚为依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才华的认识。首句“少长城闉老一村”,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身处平凡乡村的境况,暗示了岁月无情。次句“平生好语不曾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充分展现才华的遗憾。
接下来,“百年马鬣空埋我”暗指生命的短暂,百年之后只剩马鬣(坟墓)空留,而“三载鳌头更祝君”则是对朋友或后辈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诗人感慨自己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更大的成就,但仍然寄希望于他人。
“幸有邻僧分隙地”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困顿中,仍有僧人给予帮助;“岂无座主识雄文”则暗示自己有才华但未被赏识,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最后两句“须臾忍死携筇立,更看峥嵘足蹑云”,诗人表示即使面临死亡,也要坚韧站立,期待看到后辈们如同登高远眺般,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后人的期望,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文学价值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