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秀才歌风台

歌风台前野水长,王媪卖酒茅屋凉。

酒边父老说刘季,头戴竹冠归故乡。

山河霸气已消歇,飒飒老柳吹斜阳。

台前小儿更击筑,筑声更似三侯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旅的《和萧秀才歌风台》描绘了歌风台前的自然景色与历史氛围,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怀旧情调。

首句“歌风台前野水长”,以“歌风台”为背景,通过“野水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意境,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邃与时间的流逝。

接着,“王媪卖酒茅屋凉”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歌风台旁的一处小酒肆,通过“王媪”这一形象,以及“卖酒茅屋”的场景,展现了民间生活的温馨与朴实,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联系。

“酒边父老说刘季,头戴竹冠归故乡”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人物——刘邦(字季),通过“父老”的口述,再现了刘邦从英雄到归乡的传奇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文关怀。

“山河霸气已消歇,飒飒老柳吹斜阳”则将视角拉回自然景观,通过“山河”、“霸气”、“老柳”、“斜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后的宁静画面,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台前小儿更击筑,筑声更似三侯章”以“小儿击筑”的场景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歌风台”,也通过“筑声”与“三侯章”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主题,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仍留有余韵,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和萧秀才歌风台》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人物、民间生活等多个元素,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历史深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

收录诗词(132)

陈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 字:众仲
  • 籍贯:元兴化莆田
  • 生卒年:1288—1343

相关古诗词

东归歌送郑子经

北风吹山蕉叶黄,长亭野日寒荒荒。

驱车送子归故乡,人生此处堪断肠。

旧游回首秋山下,醉帽簪花同走马。

欢娱如此离别何,华月芳年不堪把。

子今去矣来何时,翠壶云深那可知。

向来亦有燕山期,子今去矣来何时!

形式: 古风

三笋吟

蜀妓椎茧如截肪,鲛工夜织青犀裳。

翰林待诏擅花竹,砚屏春透宫云香。

镵根蔫鲜玉生汗,南风入林翠胎绽。

牙根冤血点点红,三凤声沉九秋晏。

太官金锜陈淳熬,看图未必菹尔曹。

馋夫煮箦政未熟,见此豪夺君其韬。

形式: 古风

张书巢画图

万里青城叟,归寻江上山。

瀑喧春雨过,汀暗暮云还。

驻马白沙曲,怀人绿树间。

蓟门有巢父,幽兴最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秋荷图

持衣寄所思,欲寄不得远。

水国风露凉,徘徊九秋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