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作品《使归羊城柬亲友(其三)》。诗人以自省和反思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首句“弭策归海上”,诗人想象自己结束尘世的奔波,回到宁静的海边,暗示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兴言问亲故”则引出对往日友情的怀念与追寻,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珍贵。
“昔别今几存,旧恨当谁诉。”这两句直抒胸臆,感叹时间流逝,昔日的朋友是否还在,过去的遗憾又该向谁倾诉,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扰扰百年间,四十已虚度。”诗人自责于在这纷扰的世间,已经度过四十年的光阴,却似乎并未达到心中的目标或实现自我价值,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佳期在早岁,多为名所误。”诗人反思年轻时的美好愿望,因追求名利而被耽误,暗含对功利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纯粹理想的怀念。
“鲁客之楚游,及归迷津路。”借用典故,比喻自己像鲁国的客人去楚国旅行,最终迷失了回家的路,象征着在复杂的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宿。
“越人学邯郸,还遂失其步。”进一步以典故说明,人们往往模仿他人,结果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步伐,强调了保持自我、不盲目从众的重要性。
“鼷量傥已盈,蚊力将何负。”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即使尽力也难以改变大局,暗示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妥协。
最后,“未若还故吾,且履贫贱素。”诗人决定回归本真,不再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过简朴的生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一系列的自省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理想、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