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改庵(其二)

不把闲身绾半通,孔颜都在此腔中。

小庵移傍灵峰下,要使荆公避远锋。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良胜所作的《题改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孔孟之道的推崇以及对自身修行的追求。

首句“不把闲身绾半通”,诗人以“不”字开头,直接表明自己不会将闲散的生活束缚在世俗的琐事之中,而是追求一种更为高远的精神境界。这里的“绾半通”可以理解为被世俗事物所牵绊,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对自由精神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孔颜都在此腔中”,“孔颜”指的是孔子和颜回,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在这里提到孔颜,意在强调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儒家的道德观念相契合,认为自己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与孔颜相似的高度,即追求仁义礼智信的境界。

第三句“小庵移傍灵峰下”,描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他选择将小庵迁移到靠近灵峰的地方,这里“灵峰”可能象征着智慧、灵性或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举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以及对精神修养的重视,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最后一句“要使荆公避远锋”,“荆公”指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此处使用“避远锋”可能暗含避免受到世俗功利的影响之意。诗人希望像王安石那样,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其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292)

夏良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写贞白凌寒卷

冻容不减玉颜色,疏影横檐却避春。

雪夜槎牙舒铁骨,最堪图赠未亡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北行泊昶口

船到昶溪溪上泊,夔夔故老送新茶。

却将往迹闲敲博,谁是当年十万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寓汝川和高宪伯先生赏牡丹诗

自与孤寒别老根,洛阳台上几争论。

两家色样专芳味,一阵东风受主恩。

玉带也曾占宰相,金樽随处闹王孙。

谁能拔此挥吟赏,多种桑麻补厚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过康山忠臣祠

曾于此处夹龙飞,血溅孤冈迹未知。

反火威灵归后著,得糠符谶炳先几。

函尸僭伪来何暮,破胆腥膻遁恐迟。

真主默交天地相,元功犹自说刘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