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晨游大梁圻,涕泗不可忍。
道间万崔嵬,插天涌苍笋。
尚想吴震泽,巨斧斸嶙峋。
东南赤子脂,已逐枯藓尽。
峨峨神霄君,瑶钟拥鸦鬒。
摩挲太古姿,左贯右宗稹。
维国建宫室,天球树灵簨。
胡为黑鬅鬙,罗此乱蛟蜃。
事往不必议,阴雨洗残燐。
回首丹凤门,古槐叶黄陨。
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石假山》描绘了清晨游览大梁地区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泪水涟涟的笔触,表达了对眼前壮观石景的深深触动。他将石峰比喻为崔嵬耸立的竹笋,形象生动,暗示着自然的伟力和沧桑。诗人回忆起吴地的震泽,想象那里的巨斧开采出的奇形怪状的石头,暗示着这些石山的来历。
接着,诗人感叹这些石头犹如东南赤子的油脂,曾经滋养万物,如今却被岁月侵蚀,只剩下枯藓。他赞美神霄君的威严,以及环绕其间的瑶钟和乌鸦,增添了神秘与庄重的气氛。诗人抚摸着石山,感受到其古老的韵味,联想到古代的宫室和天文仪器,象征着文明的痕迹。
然而,诗人也对眼前的乱石感到疑惑,它们为何会如此杂乱,像是蛟蜃之乱。他意识到,过去的纷争已经无需再议,只有阴雨洗涤后的残磷,昭示着历史的沉淀。最后,诗人回首望去,丹凤门与古槐落叶构成了一幅凄凉而沉静的画面,寓言着世事变迁和历史的无情流转。整首诗情感深沉,借石假山抒发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不详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城郭重来事已非,南薰不掩柳依依。
旧时大庆苍虬础,留与田家夜捣衣。
鄢陵昔搆兵,万骑夜流血。
一矢忽飞来,射落楚山月。
哀哉公子侧,战骨当速朽。
胡为三日谷,易此半樽酒。
我今不饮酒,但饮落月光。
晋楚杳何处,雉鸣烟茫茫。
上蔡城边雉兔肥,满川桑枣绿成围。
东门牵犬无穷乐,谁遣君侯不早归。
幽赞神明象数开,要从混沌见胚胎。
人间别有蓍龟在,休问荒城八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