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荒村犬吠人犹行,惊乌乱啼山月明。

南邻捣砧适复罢,何处吹笛秋更清。

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

萤飞露下百草湿,倚风激烈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荒凉的村庄里狗还在叫,人们还在行走,惊飞的乌鸦在明亮的山月下乱叫。
南边邻居刚停止捣衣的声音,不知何处传来清冷的秋笛声。
我怀疑那笛声中蕴含着白龙堆战场之外的哀怨,遗憾不能在黄鹤楼上聆听。
萤火虫在露水中飞舞,草叶都被打湿了,我倚风而立,思绪激荡,回忆一生的经历。

注释

荒村:荒芜的村庄。
犬吠:狗叫声。
人犹行:人们仍在行走。
惊乌:受惊的乌鸦。
山月:山上的月亮。
南邻:南边的邻居。
捣砧:捣衣石上捣衣服。
适复罢:刚刚停止。
何处:哪里。
吹笛:吹奏笛子。
白龙堆:古代战场名,这里指战争。
怨:哀怨。
黄鹤楼:武汉著名的古楼,有诗意的象征。
萤飞:萤火虫飞舞。
露下:在露水之下。
百草湿:草叶被露水打湿。
倚风:靠着微风。
激烈:强烈,激昂。
思平生:回想一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开篇“荒村犬吠人犹行”两句,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寂寞的乡村夜晚场景,村狗的吠声和行人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情境。

接着“惊乌乱啼山月明”一句,则将视线引向更高处,乌鸦被突然响起的声音惊飞,而那清晰可见的山月,更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之感。这里的“惊乌”和“山月”,共同烘托出一个深邃宁静的夜晚景致。

第三句“我捣砧适复罢,何处吹笛秋更清”,诗人在此自述自己刚刚停止了捣米的劳作,而远方似乎传来了悠扬的笛声,那声音使得秋夜更加凄清。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强化了那笛声给诗人带来的深刻感受。

“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某种遗憾或是怨念,他似乎在怀疑自己是否错过了一些什么,或许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黄鹤楼”,则是一个充满文学韵味的地方名,常被用来寄托才子佳人之间的情愫。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在那样一个地方聆听那笛声的愿望。

末两句“萤飞露下百草湿,倚风激烈思平生”,则是对夜晚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萤火虫在露水中飞舞,百草被露水濡湿,而诗人则借着这份清风,深切地回忆起一生的种种往事。这里“倚风激烈思平生”一句,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而又不失深沉的艺术氛围。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食笋

乃□蓦跃玻璃寒,体被顽甲流腥涎。

苏槁为穰功莫论,帝曰报汝后嗣蕃。

或居渭水或淇园,一派逃入荒矶湾。

厥后生子子生孙,头角崭然闯吾藩。

拂云力郁数寸间,精液不泄真味全。

祝融玄冥效骏奔,茭心芦芽腼以惭。

竹叶与汝本同根,以胶投漆无间言。

当家清风洒乾坤,不敢涴以荤与膻。

形式: 古风

哭俞伯初

母老妻单妾稚年,一朝无主泪潺湲。

终身在困庸非命,遗腹承家尚系天。

门户故应终有托,琴书可得遂无传。

不知造物端何意,祸惨吾徒不少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悯旱

一身兼百虑,旱暵最关心。

稻穫饥逾甚,民贫祸转深。

偷生庸可必,此咎杳难寻。

苦被浮云恼,时时谩作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毕宰二首(其一)

奥学深探本,亨衢早著鞭。

浮云时事改,皦日大名全。

馥荦霜篱菊,清瓢雪窦泉。

善人终不起,犹谓有苍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