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宾月楼空江秋笛二卷后

爨下有焦桐,柯亭有枯竹。

何期得遇蔡中郎,一取为琴一为笛。

中郎已死知音稀,每有奇物谁能知。

汨没泥沙弃水火,令人往往心伤悲。

国初至今二百载,其人与骨今安在。

二图沦落在人间,墨迹依稀犹未改。

吾乡陈伯炜、郑浮丘,两人前辈称风流。

坐宾楼上三更月,吹笛空江万籁秋。

名公诗句题应遍,画图潇洒尤堪羡。

恍若笛声江上闻,尚疑月色楼头见。

当年弃置废簏中,蠹鱼蚀尽尘埃蒙。

余偶得之发大叫,心颜怡悦开双瞳。

吁嗟乎,奇物显晦自有数,岂但柯亭之竹峄山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名为《题宾月楼空江秋笛二卷后》。诗中描绘了两件古乐器——焦桐制成的古琴和枯竹制成的笛子,以及它们与蔡中郎(东汉末年的音乐家)之间的联系。蔡中郎的音乐才能使得这两件乐器得以流传,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音渐稀,这些珍贵的乐器被埋没于泥沙之中,甚至面临水火之灾。

诗中表达了对这些古乐器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蔡中郎音乐才华的怀念。诗人在国初至今日的二百年间,感叹这些乐器与制作它们的人如今都已不在,仅存的两幅画图还保存着它们的风貌。诗中提到的陈伯炜和郑浮丘两位前辈,他们曾在宾月楼楼上吹笛,使月色与秋意更加凄美,增添了画面的意境。

最后,诗人感叹奇物的显隐自有天数,即使柯亭之竹和峄山桐这样的名贵材料制成的乐器,也难逃被弃置的命运。然而,诗人偶然间发现了这两卷描绘空江秋笛的画图,内心感到极大的喜悦和欣慰,仿佛重新找回了那些逝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述古乐器的命运变迁,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和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歌者

习家池上春昼长,主人爱客飞羽觞。

梨园子弟纷成行,少年白晰称陈郎。

何晏之粉荀令香,技掩秦青音绕梁。

翩翩广袖能回翔,脩眉高髻内家妆。

月中一曲舞霓裳,轻敲檀板按宫商。

顿令四座生辉光,苏州刺史空断肠。

奈何与子非一乡,安得相从乐未央。

人生及时须徜徉,莫令两鬓生秋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王昆仲画障

寒流瀰瀰泻石壁,严霜剥树枯干瘠。

鬼斧斸石江浒蹲,怒蛟吹水奔涛逆。

鼪鼯狐魅昼攫人,丛林灌木无行迹。

我览生绡毛骨寒,披索枯肠动吟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采真篇送林叔度游雁宕

壶山烟客持玄箓,凌辰御气仙山麓。

星冠七叶芙蓉颜,螭衣霞佩仙家服。

辞家将作采真游,雁宕山中访灵族。

踏断遥空一线虹,历遍洞天三十六。

云为御兮风为车,驾青虬兮参白鹿。

蓬瀛弱水岂微茫,圆峤方壶堪借宿。

祇从县圃馔瑶芝,不向人间希辟谷。

知君名姓注仙班,聊赠云璈歌一曲。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送柯秀才还莆

逢君何太迟,别君何太早。

朝发越王城,暮指壶公道。

壶公山色凌青天,云雾苍茫暗玉鞭。

匣里祇存冯子铗,杖头犹挂阮生钱。

馀钱归去堪沽酒,醉后新诗三百首。

赋才元不让三都,何恤纷纷讥覆瓿。

人生知己古称稀,此去何人荐陆机。

秋风已就图南翮,看汝扶摇天际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