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汝自骑高马,予宁坐敝车。
功名输俊茂,天地著迂疏。
漫说痴人梦,仍看后世书。
谪仙酒楼在,不醉欲何如。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事变迁的淡泊观念。开篇“汝自骑高马,予宁坐敝车”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追求,其中“汝自骑高马”象征着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在世俗竞争中积极追逐的个体;而“我宁坐敝车”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些尘世间的荣华富贵持有超然态度,宁愿选择平实无华但心灵自由的生活。
接着“功名输俊茂,天地著迂疏”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者的看法。这里的“功名”指的是世间的荣誉和成就,而“俊茂”则是这些功名的积累和显露;“天地著迂疏”则形容这些功名在浩瀚如海的时间长河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功业看破不再执着的心态。
“漫说痴人梦,仍看后世书”两句,诗人对那些沉迷于功名梦想的人表示了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思考。这里的“痴人”指的是那些还在为功名所困的人,而“我仍看后世书”则表明诗人宁愿退一步,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最后,“谪仙酒楼在,不醉欲何如”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在这里,他用“谪仙酒楼”作为隐逸、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寄托,而“不醉欲何如”则表达了即便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也仍旧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尘世所动的高洁情怀。
综观全诗,诗人以其独特的眼光洞察世事,并通过诗歌形式展现了一种超脱功名利禄、淡看世间纷争的心灵境界。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葛岭苏堤昼寂然,东风吹我过湖船。
江山信美无人会,儿女情多只自怜。
柳色染匀春淡荡,杨花落尽日暄妍。
麦秋天气浑如此,却笑征衫未脱绵。
昔贤曾梦笔,梦墨定何如。
应使山中隐,重研世上书。
磨人惊老大,饮汁笑空疏。
长短无庸较,三螺已有馀。
莞簟轻轻卷,藤床故故移。
暑尘无避处,客舍有凉时。
开帐迎风易,钩帘看雨宜。
绿阴更清绝,旧竹长新枝。
夜来听雨梦仇溪,梦觉招邀客赋诗。
我自不分官冷热,子须能别酒淳漓。
江头风顺鲈鱼到,天外春归杜宇知。
十日菊花元不减,恰如六月见蒲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