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子.秋笳

何处飞来,怪数声催入,愁人心里。

月落乱乌啼,又城角,飞霜暮天如水。

喧喧汉将营中,尚关心燕市。

浑不记、当年连天烽火,阵云吹坠。凄绝,旅人意。

方遥望,乡关便陨涕。

瑟琶也同带恨,芳魂冷,胡沙万里竟委。

山头粉堞哀声,动林间秋气。

忽传报、平明胡骑窥营,夜唤兵起。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战场景象,以秋笳声为引,勾起了诗人深深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句“何处飞来,怪数声催入,愁人心里”,通过疑问和拟人手法,写出秋笳声的突然和强烈,直击听者的心灵。接着,“月落乱乌啼,又城角,飞霜暮天如水”描绘了月落乌啼、城角号角与飞霜的凄凉景象,烘托出战时的寂静与寒冷。

诗人关注着汉将营中的动态,仍然牵挂着远方的燕市,暗示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浑不记、当年连天烽火,阵云吹坠”回忆起过去的战事,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接下来,“凄绝,旅人意”直接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瑟琶也同带恨,芳魂冷,胡沙万里竟委”则借瑟琶和冷魂寓言,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边疆荒漠的哀叹。

最后,“山头粉堞哀声,动林间秋气”进一步渲染了战地的悲凉气氛,而“忽传报、平明胡骑窥营,夜唤兵起”则预示了紧张的战事即将爆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整体来看,这首《金盏子·秋笳》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的边塞战争场景,以及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酺

又雁横空,鸦喧晚,天外纤钩乍敛。

啼螀催入梦,渐金荷半烬,翠帏低掩。

吕枕荒寒,庄魂缥缈,萦绕骤凉衾簟。

楼台层幻处,似殷勤尚有,故人劳念。

更好语清芬,新声宛楚,动人愁惨。灵犀通一点。

幸重向、片刻倾肝胆。

休更问、荆驼故国,泪酒新亭,尘心遥逐秋云淡。

不尽思君感,恨远隔、长江天堑。记临别、神凄黯。

关河十载,谙尽倦邮荒店。吟情犹恁未减。

形式:

玲珑玉.中秋夜月

万里秋容,早收尽、堕粉遗簪。

香分桂殿,吹笙院落沉沉。

结就玲珑片玉,便一年常见,何似如今。

花阴,照晶帘、波影浅深。

为念年年玉斧,问可能修得,离恨千寻。

碧海青天,累嫦娥、夜夜关心。

怜他陈瓜列果,有多少、痴儿呆女,下拜沉吟。

且长饮,取冰壸、清露自斟。

形式:

桂枝香

紫云叠奏。又素彩流辉,露庭如昼。

翠水瀛壸,不近世间尘垢。

琼楼玉宇高难问,正轻衫、峭凉侵透。

碧波荡漾,不眠吴质,桂香盈袖。记岁岁、商歌发后。

尽凭阁无言,旅怀如酒。佳节难逢。三百六旬惟有。

愁来愁去浑閒事,底关心、沈郎清瘦。

放怀促坐,香消烬灺,顿忘深漏。

形式:

小楼连苑

小楼连苑吹笙,沈沈久别羁人怨。

峭凉窗纸,冷风凝露,宵深梦短。

道远绵绵,思归怀故,惯经游倦。

悄声沈雁重,重听细籁,迎风处、疑调燕。

幽唱谁还度遍,更长令、荀香消遣。

少年磨尽,壮心豪气,平生念懒。

好月玲珑,镜天明净,彩华宵半。

绕空阶影瘦、萧萧吟兴,罢添香篆。

篆香添罢兴吟,萧萧瘦影阶空绕。

半宵华彩,净明天镜,珑玲月好。

懒念生平,气豪心壮,尽磨年少。

遣消香荀令、长更遍度,还谁唱、幽燕调。

疑处风迎籁细,听重重、雁沈声悄。

倦游经惯,故怀归思,绵绵远道。

短梦深宵,露凝风冷,纸窗凉峭。

怨人羁别久、沈沈笙吹,苑连楼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