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京太常卿穆公玄庵致仕还山东

先生海内称儒宗,气格不与俗人同。

晚以著书为寔历,道着利名面已红。

今者抗疏辞天子,拂衣去伴商山翁。

我歌送之感且叹,却惭羽翼在樊笼。

豫愁别后知音少,临分更为抚丝桐。

曲终酒罢各分手,冷冷江上多清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文俊所作的《送南京太常卿穆公玄庵致仕还山东》。诗中描绘了对即将退休归乡的南京太常卿穆公玄庵的深情送别。

首句“先生海内称儒宗”,赞扬穆公玄庵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望,被誉为海内的儒学宗师。接着“气格不与俗人同”一句,进一步强调其人格的独特与高洁,与世俗之人不同。

“晚以著书为寔历,道着利名面已红。”描述穆公晚年专心著述,将一生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融入书中,面对功名利禄,他的内心已经超脱,不再为之动容。

“今者抗疏辞天子,拂衣去伴商山翁。”点明穆公决定退休,辞官归隐,选择像商山四皓那样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我歌送之感且叹,却惭羽翼在樊笼。”诗人以自己的歌声表达对穆公的敬佩和感慨,同时也暗含对自己身陷官场束缚的自责。

“豫愁别后知音少,临分更为抚丝桐。”预感到离别后知音难觅,于是借抚琴来寄托对穆公的思念之情。

“曲终酒罢各分手,冷冷江上多清风。”最后,音乐停止,酒宴结束,两人分别,江面上吹起了清冷的风,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与宁静。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穆公形象的描绘和送别场景的渲染,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束缚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28)

林文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 字:汝英
  • 号:方斋
  • 籍贯:明福建莆田
  • 生卒年:1487—1536

相关古诗词

题故人江千户味泉卷

忆昔联舟下江水,月明杯酒吴江中。

十五年来浑一梦,几回念我枉诗筒。

今我不乐岁又暮,思君空伫南飞鸿。

近闻解印谢尘鞅,头白颓然成老翁。

閒来只辨江心水,汲取烹茶陆羽同。

我似相如多渴病,每日视草明光宫。

安得就君分一勺,坐遣胸中臆虑空。

诗成对雨支颐坐,冷风飒飒鬓双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沈太守大楠之延平

我昔与子投气分,爱子胸襟无俗韵。

几岁为郎坐粉闱,一麾出守还山郡。

郡城楼阁枕山巅,二水交流汇其前。

近郭千家灯火市,缘溪万顷桑麻田。

比闻凋敝渐非古,恺悌今逢贤府主。

敷政还回列县春,洗冤更有随车雨。

闽中道脉却在兹,城南尚有延平祠。

祠下溪毛清可摘,门墙仰止有馀师。

形式: 古风

送刘紫岩被召还朝

公昔官居学士院,承恩数上金銮殿。

一从休直下西清,南国山川题欲遍。

迩来宵旰劳天颜,已闻下诏徵公还。

江上空怀鸥鹭侣,朝端定接夔龙班。

偶逢菊节开芳饯,极目烟波锦帆远。

心如江水只流东,节比黄花偏耐晚。

簪笔重看侍讲帏,凤池挥翰迅如飞。

更欲烦公经纬手,殷勤为补山龙衣。

形式: 古风

送大司徒舆浦王公考绩入京

落日满川春树晴,东风江上锦帆轻。

把袂问公从此别,几时棹返石头城。

石城楼阁烟花绕,公在江湖忧廊庙。

谁云卧洛似富韩,共言分陜同周召。

三年报政拜彤墀,正是重瞳注想时。

宣室倘承前席问,东南赤子多疮痍。

疮痍满目何时愈,便合留公辅明主。

白云休恋故山栖,海内苍生望霖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