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教谕避乱归鄱阳

长淮九月秋风高,水怪百出生波涛。

吴樯楚柁不敢渡,人命委弃如鸿毛。

山精白昼作鬼语,野狐黑夜如人嗥。

县斋博士最忧者,中宵起听荒鸡号。

岂无强弩射其上,愁来磨损胸中刀。

平生读书弗见用,拂衣归卧番江皋。

知几未落季鹰后,对客且放元龙豪。

束书三日先告别,令我不乐心忉忉。

时运忽来乌可遏,忧患卒至将安逃。

高歌激烈不肯住,衰柳何以维轻舠。

临岐大醉意不已,更过西家沽酒醪。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送李教谕避乱归鄱阳》描绘了深秋时节长江边的动荡景象和送别友人的离愁。诗的前四句写长淮秋风高,水怪出没,船只不敢轻易渡过,显示出战乱带来的恐慌,人命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诗人通过“山精”、“野狐”的意象,渲染出恐怖的气氛,县斋博士(可能指地方官)对此忧虑无比。

诗人感慨自身平生读书无用武之地,决定拂衣归隐,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无奈。他引用典故,表示自己虽然不如季鹰(三国魏人张翰)那样能及时归隐,但面对乱世,仍想暂且展现豪情。在即将分别之际,诗人内心痛苦,决定提前告别,并借酒浇愁。

最后两句,诗人情绪激昂,不愿停留,感叹命运无常,即使在柳树凋零的时刻,也要乘轻舟离去。离别之际,他更是痛饮不止,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元代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韧。

收录诗词(542)

成廷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字:原常
  • 籍贯:元芜城

相关古诗词

四明张文海母娄节妇诗

贞节之妇何代无,大节直与忠臣俱。

高风凛凛出肝胆,皎如日月行天衢。

江淮丧乱复何有,衣冠扫地悲穷途。

眼明见此节妇传,胸中愤气为之苏。

夫君疾病有遗语,身后之事当何如。

上有高堂之老姑,下有乳哺之二雏。

浮云无根白日短,黄尘有尽沧溟枯。

沧溟易枯日易短,妾心到死终难渝。

夫君一去三十载,二雏茕立今为儒。

迩来世俗薄如纸,抚琴南望空嗟吁。

为臣不能报明主,七尺有躯空丈夫,呜呼七尺有躯空丈夫。

形式: 古风

半山歌为馀干周隐君作隐君早岁江湖中有半山行藁三十年晚归冠山终老焉

番阳台上生春草,湖外之山为谁好。

沧波日日送征帆,多少行人此中老。

翁昔少年初远游,吴楚东南事幽讨。

江海诗名三十年,尽揽风烟入行稿。

归卧冠山一半云,知足由来合天道。

黄金似水供岁时,白发如霜照清昊。

却留一半与诸君,若个似翁归亦早。

傍人错比争墩翁,翁若闻之应绝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雪中歌为王子中赋

王郎不知何许人,一舟横泛江之滨。

风清月霁未肯出,沧洲独与天为邻。

洞庭烟水两寂寞,十年不见君山春。

北风三日雪大作,挂席张帆以为乐。

手中铁笛吹紫凰,身上?衣如白鹤。

拍浮满载百壶酒,奚足篷窗供独酌。

剡中隐者毋相疑,乃与戴老同襟期。

更阑酒尽雪未止,趣棹欲返犹迟迟。

今夕何夕此乘兴,千载未必无人知。

形式: 古风

悲徐州

彭城八月风尘起,数郡义兵多战死。

良家子女复何辜,尽作黄河水中鬼。

髑髅填海几时归,千古沉冤无处洗。

王师一日天上来,虏船夜斫浮桥开。

守桥将军不敢敌,狂澜倒泻声如雷。

三山回望平如掌,野旷犹闻金鼓响。

军中少年当封侯,争入辕门请功赏。

江边老翁死即休,血泪沾襟空白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