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陈克所作,名为《何伯言画》。诗中描绘了画家何子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独特理解。
首句“何子画山心极苦”,点明了何子在创作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种痛苦并非来自技艺上的困难,而是源于对艺术真谛的深刻探索与追求。接着,“不画山林画其趣”则揭示了何子在创作中的独特视角——他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界的山林,而是通过画面传达出山林的内在趣味与精神。
“不知此绢厚几许,隐隐深入疑有路”,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何子在画布上创造的奇妙世界,仿佛那绢布背后隐藏着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这不仅展现了何子高超的绘画技巧,也暗示了他的作品具有引导观者深入思考的力量。
接下来,“去年持此干贵权,数幅得官仍得钱”,描述了何子作品受到权贵青睐的情景,他的画作不仅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还换取了物质上的回报。然而,“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则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平民的财产有限且易耗尽,而艺术家的创作却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最后,“而今东绢知何数,不为水墨为襦裤”,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讽刺,即艺术家的作品可能被用于制作廉价的衣物(襦裤),而非被珍视和传承。同时,这也反映了对何子老去后作品命运的担忧。
“我怜何子老更痴,平民皆饱汝独饥”则是诗人对何子的深情赞美与感慨。何子虽已年迈,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并未减退,而平民已经丰衣足食,只有艺术家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不仅是对何子个人的评价,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何子画作及其背后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价值,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以及对艺术作品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