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的诗人宋育仁所作的《甲午感事五首(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自我牺牲的决心。首句“万里望君门”,描绘出诗人遥望京城的遥远距离,寓含对朝廷的期待与失望;“论都已枉论”则暗示了对时局无能为力的感慨。
“艅艎先失水,猿鹤自乘轩”运用比喻,以艅艎(古代舟船)失水和猿鹤乘轩(指隐士高洁之态)象征国家和个人的困境,暗示朝廷的衰落和个人的无奈选择。“东海惭高蹈”表达诗人对于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惭愧,如同东海之大却无法容纳自己的一腔热血。“西邻畏责言”则反映出周围人对诗人言论的畏惧,暗示社会环境的压抑。
最后两句“呕心馀有血,夜作海涛翻”直抒胸臆,诗人将自己的悲愤之情比作夜晚翻腾的海浪,形象地展示了内心的激荡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在甲午战后动荡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