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南津

石头城下东流水,骊歌未阕江风起。

卢龙飞尽岭头云,回望金陵暮烟紫。

张帆东去水泠泠,我欲乘船过洞庭。

江北江南坐超忽,临风一笑醉江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与诗人的情感,以及对江南景色的感慨。首句“石头城下东流水”,以石头城象征历史的厚重与变迁,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骊歌未阕江风起”一句,通过骊歌(离别的歌曲)和江风的起落,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氛围。

“卢龙飞尽岭头云,回望金陵暮烟紫”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卢龙的云消散,象征着离别的彻底,回望金陵,暮烟笼罩,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也暗示了未来的迷茫与未知。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张帆东去水泠泠,我欲乘船过洞庭”中,“张帆东去”展现了诗人决心离开,踏上新的旅程,而“水泠泠”则描绘了旅途中的宁静与清冷,预示着前方的未知与挑战。“我欲乘船过洞庭”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理解。

最后,“江北江南坐超忽,临风一笑醉江亭”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江北江南的对比,象征着离别后的两地相隔,而“坐超忽”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感。临风一笑,虽然带着一丝无奈和伤感,但诗人的乐观与洒脱依然可见,而“醉江亭”更是以酒助兴,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送别时的哀愁、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以及面对离别时的乐观与洒脱,具有深沉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63)

周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 字:伯明
  • 号:贞翁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63—1542

相关古诗词

避暑詶顾东岩

七月七日苦炎热,溽暑蒸人况衰耋。

渴思玉井旧赐冰,梦绕山阴夜航雪。

顾君意兴今长康,招我避暑开山堂。

重檐高栋足凉思,瓜果杂饤罗冰浆。

河朔翩翩酒客至,美得四兼难并二。

山风飒沓解烦熇,别是人间一天地。

岩西忽啮半边日,新月当天光又出。

携樽露坐月下台,月下迢迢望灵匹。

灵匹争传是女牛,一水阻隔明河流。

星桥不见乌鹊度,万里晶光河汉秋。

形式: 古风

五老峰行为沈太守廷材赋

匡庐之巅五老峰,中天削出青芙蓉。

崖光洞霭倏吞吐,白日云气翻虬龙。

虬龙隐隐流云乱,河汉汤汤五星灿。

时间化作五老人,缥缈仙裾离霄汉。

翛然鬓雪风鬖鬖,碧涓双瞳垂两儋。

中有一老笑掀髯,光景弹指如峰岚。

四老离立欲何俟,左瞻象纬右地纪。

日月閒担藜杖头,乾坤幻入瑶簪里。

谁其画者拂缣素,髣髴风神带烟雾。

苍鹿灵龟舞黄鹤,琅玕芝草纷无数。

五老光寒动南极,天阙鸿钧开寿域。

年来南极躔吴会,等閒百岁占耆德。

福州刺史中吴彦,八十慈亲俱圣善。

出继时兼寸草心,称觞归及朝天便。

彩服依依忽长夏,我来称觞仍劝驾。

慈颜渥丹逼五老,况有儿孙堪慰藉。

弧光照地庭槐绿,鸾书辉映长生箓。

丈夫养志贵及时,会捧星辰调玉烛。

形式: 古风

题徐士元所藏夏太常竹

貌得高林数竿竹,春雨淋漓饱新沃。

娟娟净洗断尘埃,彷佛蓝田迸苍玉。

挂壁悠然坐独看,顿令六月生昼寒。

会贪馀荫遍寰宇,忽遣烦郁成欢娱。

竹里参差一拳石,相倚年年度朝夕。

冰霜不改岁寒心,老去孤臣抱忠赤。

太常写此遗君家,不是寻常桃李花。

邛枝剪掷澄潭下,回首风雷老龙化。

形式: 古风

梦玄所看菊

远天长塞鸿雁飞,风山木落黄叶稀。

篱边有菊竞金紫,九十秋光寒不死。

看君持酒餐落英,下有百尺寒潭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