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示诸将(其二)

万年王迹起辽东,朱鸟祥开一粒红。

宗祖艰难曾卜洛,臣工计策祇和戎。

东邻地竟汶阳返,西帝图翻督亢穷。

旰食宵衣频北顾,涓埃谁为答宸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赋示诸将(其二)》由清代诗人陈文騄所作,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以辽东起事、朱鸟祥瑞、卜洛定都、和戎策略、汶阳之地的回归、督亢之图的翻转等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宗祖创业的艰难历程以及臣工们的计策。

首句“万年王迹起辽东”,开篇即点明了故事的起源地辽东,暗示了长久以来的王业根基。接着“朱鸟祥开一粒红”一句,以祥瑞之象象征着希望与转折,一粒红可能暗指某种预示未来的征兆或关键事件。

“宗祖艰难曾卜洛,臣工计策祇和戎。”这两句承上启下,既回顾了先祖创业的艰辛,又提到了臣子们在国家外交策略上的努力,和戎即与敌国和平相处,体现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

“东邻地竟汶阳返,西帝图翻督亢穷。”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历史上的领土争端与外交策略的转变,汶阳与督亢均为地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或战略要地,诗句通过这些地名的变化,展现了国家版图的变迁与外交策略的调整。

最后,“旰食宵衣频北顾,涓埃谁为答宸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旰食宵衣形容君主勤于政务,北顾则指向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涓埃比喻微小的贡献,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回应君主期望、维护国家安宁的深深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以及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10)

陈文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示诸将(其三)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赋示诸将(其四)

圣明何事召干戈,万里扶桑骤沸波。

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

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

壮不如人臣已老,诸君强起挽天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红毛城

红毛回棹剩孤城,一隶皇图海宇清。

映日蜃楼开宿雾,乘风雀舫泛沧瀛。

涛翻鹿耳千层碧,波涨鲲身半夜声。

壁垒森严凭锁钥,金汤巩固颂安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平户村怀郑延平

抗师金厦冀回天,失色砖城岂偶然。

千载未赊忠愤气,鲸波终夜吼肥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