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斋中太一宫见屏风有唐贤和常舍人诗因次韵寄子瞻内翰子由侍郎子开舍人穆父待制数公皆尝祠太一也

禁掖下祠宫,青槐辇道通。

薄云收霁雨,初夏接薰风。

将旦群阴伏,斋居百虑空。

梦游如有遇,反听更能聪。

秘祝宁神外,多仪拜贶中。

佐灵犹五帝,执事本三宫。

象海鳌山峻,翻阶药秀红。

守儒严讲幄,起草丽谈丛。

夙昔嬉游并,神仙步武同。

吹藜惊爝火,抱法想江枫。

已老仍书癖,怀贤愧易东。

君王问无择,留意属溪工。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致斋于太一宫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古代贤士的追忆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槐”、“薄云”、“初夏”、“薰风”、“秘祝”、“多仪”等,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首联“禁掖下祠宫,青槐辇道通”,点明地点,以“禁掖”、“祠宫”、“青槐”、“辇道”等词语勾勒出太一宫的庄严与神圣。颔联“薄云收霁雨,初夏接薰风”,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为后文的情感抒发铺垫。

颈联“将旦群阴伏,斋居百虑空”,描述了清晨时分,万物复苏,诗人静心斋戒,内心宁静无杂念的状态。尾联“梦游如有遇,反听更能聪”,表达了诗人仿佛在梦境中与古人相遇,心灵得到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与启发。

中间部分“秘祝宁神外,多仪拜贶中”,强调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虔诚,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心。“佐灵犹五帝,执事本三宫”,则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职责的反思与期许。

尾段“象海鳌山峻,翻阶药秀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生机。“守儒严讲幄,起草丽谈丛”,展现了诗人在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上的严谨与才华。“夙昔嬉游并,神仙步武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吹藜惊爝火,抱法想江枫”,则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已老仍书癖,怀贤愧易东”,流露出诗人虽年岁渐长,但对学问的热爱不减,同时对未能完全实现理想感到遗憾。“君王问无择,留意属溪工”,最后以君王的询问结束,既是对自身身份的谦逊表述,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其在学术、艺术乃至人生哲学上的深思熟虑。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充满个人情感的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羽林通孝经

圣治周方域,儒风暨羽林。

一经严授业,五孝得潜心。

骑猎宸游简,严庐禁掖深。

披文知行在,即事亦官箴。

训勇宁惭晋,专门讵属参。

从兹六郡俗,不羡满籯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寄杭州通判苏子瞻海州使君孙巨源

浙水三江外,朐山百郡东。

专城须闻望,半刺亦才雄。

浪海元无际,吴潮近峡中。

茵凭那独异,翰墨自兼工。

追昔贤良举,殊时步武同。

百篇传冠古,半策已全功。

咫尺腾霄使,回旋著籍通。

龙媒流汗血,凤羽杂凫翁。

烈士犹难进,清朝各愿忠。

伏蒲宁曲学,鸣鼓尚深攻。

物理安圆凿,人伦陋发蒙。

俟河愁敝箄,破胆忤丰隆。

力挤胶西相,廉欺第五公。

绝弦迷促轸,折翼创虚弓。

卧阁宁多病,治中有旧风。

从容付丞史,咻喔及儿童。

使者诛求急,王人礼数崇。

汤年偏一溉,稷御不终穷。

高宴延仙伯,閒游历梵宫。

怒涛翻练白,浴日上霞红。

沙鲒能藏蟹,江凫不慕鸿。

五云瞻碣石,七泽望青枫。

瓜戍留麋巀,茅心忆桂丛。

赐环聊衮衮,遗楪漫忡忡。

困学今将落,生涯只屡空。

头风吹过雨,鬓雪乱飞蓬。

龟死宁遗策,鸾栖岂愿笼。

劳生俱梦寐,有道或瘖聋。

绝唱常难和,幽光更待融。

知音怀感慨,不独寄丝桐。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寄梅圣俞江邻几韩持国

直谅多闻友,衣冠领袖贤。

平生三径乐,少别四时迁。

曲策春山秘,弦歌璧水圜。

吴门真养性,委吏故依然。

杖履兼闾里,诗文孰后先。

风云多变态,鞭弭屡周旋。

清汝流无极,维嵩地少偏。

微官非择取,胜事偶陈前。

迟日消棋局,残春赖醉眠。

时从谢客咏,不废远公禅。

吏课轻涓露,官箴恨纆牵。

裹粮嗟不遂,回首镇幽捐。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寄王子直谢师宰

自昔东南美,由来王谢郎。

提衡俱射策,继踵事专场。

凡马惊骐骥,群蜚下凤凰。

同时冠后进,举国诵成章。

贾子诸王服,萧生旧友光。

青冥看咫尺,云路更翱翔。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