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常无一物,学要反三隅。
喜与嗔同本,嗔时喜自俱。
心随物作宰,人谓我非夫。
利用兼精义,还成到岸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杨明叔四首(其二)》。诗中,黄庭坚以道家哲学为背景,探讨了学习和修行的真谛。"道常无一物"表达了大道空灵无常,不拘泥于具体事物的观点。"学要反三隅"则强调学习应从多角度深入理解,不能仅限于表面。接下来的"喜与嗔同本,嗔时喜自俱"揭示了情绪的复杂性,指出喜悦与愤怒虽有对立,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心随物作宰"意味着心灵应超越外在事物的束缚,做到超然物外。"人谓我非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眼光的淡然,不被他人看法所左右。最后两句"利用兼精义,还成到岸桴",意指通过全面理解和精通道义,最终能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达到人生的彼岸。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道家的智慧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哲学韵味。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鱼去游濠上,鸮来止坐隅。
吉凶终我在,忧乐与生俱。
决定不是物,方名大丈夫。
今观由也果,老子欲乘桴。
天外僧伽塔,斜辉极照临。
凭栏随处好,残雪向来深。
青草无风浪,枯松半死心。
衡阳有回雁,他日更传音。
欲雕佳句累层峦,深愧挥斤斲鼻端。
作者七人俱老大,昂藏却立古衣冠。
千年避世朝市改,万籁入松溪涧寒。
我有号钟锁蛛网,何时对汝发清弹。
横阁晴虹渡石溪,几年钥锁镇瑶扉。
洞中日月真长久,世上功名果是非。
叱石元知牧羊在,烂柯应有看棋归。
若逢白鹤来华表,识取当年丁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