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岭

万仞嵩峰接天远,妖武登封艰步辇。

初登峻岭已回心,何事艰难能黾勉。

亦似徽之泛剡溪,想见王阳临蜀坂。

老子山林兴不浅,兴尽中涂犹欲返。

古人戒在末路难,九十常为百里半。

世上风波更可憎,心不可回聊自劝。

形式: 古风

翻译

万仞高的嵩山峰峦直插云天,邪恶的力量试图登上封禅的艰难之路。
初次攀登险峻山岭已让我犹豫,为何还要面对困难而勉强前行。
这就像徽之泛舟剡溪,想象王阳面对蜀地陡坡的场景。
老子对山林生活兴致浓厚,即使游玩到半途也还想返回。
古人告诫我们在旅程末段最难坚持,常常九十里只走五十里。
世上的风浪更令人厌恶,但心意不能动摇,只能自我劝慰。

注释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妖武:比喻邪恶或不正当的力量。
艰步辇:艰难地行走,如同乘坐辇车。
峻岭:高峻的山岭。
徽之: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
剡溪:浙江嵊州的一条溪流,与王徽之有关的典故。
王阳:可能指王阳明,明代哲学家。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这里借指隐居者。
兴不浅:兴趣浓厚,兴致勃勃。
中涂:半路上,途中。
古人戒:古人的告诫。
末路:旅程的终点,引申为人生晚年。
九十:指人生的九十多岁。
百里半:比喻人生旅程的艰难,九十里仅走五十里。
风波:比喻世间的艰难险阻。
聊自劝:姑且自我安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万仞嵩峰的登山之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思与情感体验。

“万仞嵩峰接天远,妖武登封艰步辇。”开篇便以宏伟壮丽的景象引入,峨眉山脉蜿蜒如龙,直插云霄,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艰险的感觉。

“初登峻岭已回心,何事艰难能黾勉。”随着诗人的脚步逐渐攀升至险峻之处,内心却已经开始有所触动和反思,对于人生旅途中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产生了深刻的体会。

“亦似徽之泛剡溪,想见王阳临蜀坂。”诗人通过对古人行迹的联想,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也透露出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无限向往。

“老子山林兴不浅,兴尽中涂犹欲返。”这里的“老子”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古代隐逸之士,表达了一种对于大自然深切的情感,即便是到了年迈之际,也仍旧对那宁静与孤寂的山林生活怀有无尽的向往。

“古人戒在末路难,九十常为百里半。”这两句引用了古人的教诲,强调了人生后半程的不易和珍贵,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

最后,“世上风波更可憎,心不可回聊自劝。”则是诗人对于人世间种种困扰和无奈的感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即便无法改变外界的风波,也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和无常时所表现出的超然与自我安慰之情。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有怀都下寒食

上国兹晨每豫游,仙仗缭绕来瀛洲。

天王高御宝津楼,侍臣壁立环诸侯。

箫韶引风摇树羽,晴波飞影动宸旒。

阑干仙人深雾縠,楼前彩缆系龙舟。

锦标霞举夺日精,万楫竞渡驰蛟虬。

天颜一解四海春,乐岁已忘凶年忧。

况今持盈戒攲器,不使逸豫常从流。

锦帆高张亦佳耳,清汴东注贯扬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和答张訚寄灵寿杖

我生职贫病,壮龄俄早衰。

朱颜不少贷,白发太先期。

故人独闵余,远寄灵寿枝。

老景知有赖,醒醉为扶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答张訚张阁见寄

我思佳人在何许,太行之阳济川上。

结茆赋诗临清流,我情摇摇日西向。

盘谷秋来阴复晴,谷口与谁来耦耕。

卖刀买犊便能尔,功名付之勃与平。

嗟余追逐老闾里,吟诗作赋不直水。

韦编铅椠幸忘忧,甘与牛衣同卧起。

相从当及壮年时,莫年多感定多悲。

此身安归送归客,岂堪登临行路岐。

万事纷纷战蛮触,不须白眼憎时俗。

但愿如公无荣亦无辱,临流赋诗老亦足。

形式: 古风

汝华岩

道人居此岩,诵经岁云久。

鬼神夜护持,空岩击刁斗。

吁嗟已成尘,藤萝穿石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